普通人怎么练马拉松_怎么开始练马拉松
1.马拉松怎么训练
2.怎样练习跑步直到成为一名合格的马拉松运动员
3.第一次参加马拉松,要怎么训练呢
4.如何参加并跑完半程马拉松?
1、热身,热身可以是轻度慢跑,但别超过10分钟,请记住,你的目标是舒服地开始比赛,所以放轻松。在出发区集结后,还要接着做拉伸动作,以及原地慢跑,这样可以稍微提高心率。
2、早饭时间,早餐可以再次补充碳水化合物,避免跑步中能量过早消耗殆尽。争取多补充几百卡路里,例如一个百吉饼、香蕉、烤面包和一个运动能量棒。
3、恰当的饮食,在比赛中提供能量的是碳水化合物,而不是脂肪或蛋白质,重要的是增加碳水化合物在能量供给中的比例。没必要比平时多吃的太多,相比之下,确保食物中富含碳水化合物而不是脂肪更为重要。例如,选择番茄意面而不是奶酪意面,硬面包圈而不是羊角包。
4、选择跑步饮料,和普通水相比,在比赛过程中更应该使用运动饮料。运动饮料有三重功效:提供液体、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特别是钠。看看在马拉松赛事中,补水站如何设置,然后练习按此节奏喝水。如果你不喜欢带着水跑步,可以在沿途放好水瓶。
5、选择马拉松的鞋子,首先,鞋子应该尽量轻便,但要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其次,在正式进行马拉松比赛之前,要提前做一个模拟比赛的测试,测试鞋子是否足够舒适,检查穿这双鞋子是否会出现水泡和脚伤。假如这双鞋让你感到困惑,那就尽早换一双。
马拉松怎么训练
长跑 长跑 1.饮食,由于长距离比赛项目需要强大的肺活量,所以前提保证则是通畅的呼吸道。 多吃清淡食物,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油脂食物,可以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2.肺活量,长跑运动员都有很惊人的肺活量,普遍在5000毫升以上,高者能过万。而提高肺活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普遍采用的是,坚持长跑锻炼、坚持长距离游泳、进行蒸气洗浴等。
3.策略,无论什么距离的比赛 都要讲究策略,100米虽短,但在起跑、途中跑、和冲刺上一样会有很多策略,策略依人而定。5000米跑其实并不很轻松,但相对马拉松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出成绩。
一般人会在大约400~800米时产生假疲劳状态,坚持到1200~1500米时,假疲劳状态基本消失,但会体会到真正的疲劳,这时就要考验选手的自身能力和毅力了,前3000米你可以调整着做匀速跑,后2000米左右开始缓慢加速,而到最后1000米开始冲刺。
一般情况下中长跑都是匀速跑成绩最好.除起跑后加速跑和最后冲刺跑外,途中基本上采用较高速度的匀速跑。匀速跑的节奏和呼吸的节奏稳定,能保证需氧量和供氧量的平衡,能源物质不断地输入组织,可使机体营养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于节省体力和推迟疲劳的到来十分有利。在比赛中,好的战术是成功的关键.应根据运动员的自身能力去争取胜利.在中长跑比赛中,跟随跑技术的使用是人们要求更好的比赛成绩的一种措施。比赛时耐力好的运动员可采取领先跑的战术,速度好的运动员可采取跟随跑的战术,这是因为耐力好最后的冲刺很难采用高速度,若采取跟随跑,势必影响成绩、速度好若采取领先跑会消耗大量能量,影响最后冲刺,也会影响成绩。另一方面,跟随跑和领先跑也可交替进行,中长跑运动员应采取这种战术。总之,应根据个人的水平来确定何时跟随、何时领先。
采用跟随跑战术:起跑出发后,始终跟随在领先者或小集团后面(一般跟着第一或者第二名)。如果需要超人,一定要在直道上进行,避免弯道超人多跑冤枉路。力争在最后200米冲刺阶段超过对手,率先通过终点.比赛中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跑步的动作:要注意的就是跑步时一定要放松、协调。这就要求建立在正确动作的基础上,脚的着地应用全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过渡到前脚掌蹬地。跑时头要正、肩部肌肉要放松、适当加大摆臂、维持出色的前倾角、脚着地反冲合理、腿部的后蹬和前摆要充分合理,腾空动作协调放松、上体姿势正确、摆臂动作舒展有力维持好上体平衡。
呼吸方法 中长跑过程中,人体消耗能量大,对氧气的需要量也大,因此,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很重要的。中长跑途中,为了加大肺通气量,呼吸时采用口鼻同时进行呼吸的方法。呼吸节奏应和跑步节奏相配合,一般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呼吸时要注意加大呼吸深度。 七、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中长跑时,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这是中长跑中的正常现象。当,“极点”出现后,要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速。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重又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消失,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呼吸状态。在中长跑运动中,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容易发生腹痛情况,主要是由胃肠痉挛引起,此时学生切不可紧张,可用手按住痛的部位,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一段时间,疼痛就会消失。
或者采用跟随跑战术:出发后,始终跟随在领先者或小集团后面,力争在最后冲刺阶段超过对手,率先通过终点。
还有跑步的动作:要注意的就是跑步时一定要放松、协调。这就要求建立在正确动作的基础上,脚的着地应用全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过渡到前脚掌蹬地。上体正直放松,两臂自然有力的摆动。
另外在提几点建议:
首先,比赛前《从今天到赛前三天》少吃或不吃含糖食物,到赛前三天开始多吃高塘食物,比赛当天吃饭八成饱,要好消化,比赛前30 --40分钟可以饮100ML葡萄糖水浓度30-40%。另外吃三片维生素C。不要吃巧克力。
2、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田径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关节和韧带损伤,尤其下肢受伤的机会更多。防止的唯一办法是赛前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越充分越不容易受伤。可在慢跑的基础上对肩关节、肘关节、背腰肌肉、腿膝踝关节等部位进行活动,强化肌肉韧带的力量,提高机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从而防止受伤,就可提高运动成绩。
4、运动或比赛前,学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体力的积蓄,赛前应控制过多的饮食和饮水,更不得饮酒。
5、运动或比赛后,应做好放松活动,以尽快恢复体力和肌肉的力量。其方法是对身体各部分进行放松性的抖动、拍打,双人合作互相按摩等。
6。等全身发热时才脱外衣,长跑结束后应立即披上外衣,以防伤风感冒。长跑时所穿的鞋袜应柔软和脚. 立定跳远 第一步:
蛙跳
每天进行50MX2的蛙跳练习
蛙跳的要领是深蹲要低,保持重心向前略微倾斜,用足脚尖的力气,脚跟尽量不着地,跳的时候不可以把双腿伸直,要用脚尖的力气尽量跳远些。
(要做好心理准备,蛙跳很辛苦的……)
第二步
跳绳
数量自己定,一定得用脚尖跳,速度不一定要快,但是得跳实。
第三步
动作
立定跳远的动作是要靠感觉的,在做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你是在跳远不是在跳高,力气应当用在向前上,要有腾空的感觉,具体就是起跳之前我们常做甩手的动作其实就是移动重心,起跳之后你的重心一定要靠前,不要怕摔跟头,重要的就是重心向前仿佛要跌倒一样的感觉,起跳的时候脚板要像划船一样的向后翻,然后感觉要下落了就伸脚向前(全力伸哦~),脚尖着地之后马上移动重心(因为你的脚伸向前的时候重心是在后面的),也就是以脚尖为支点移动身体向前,这样反复练习几次掌握了要领就能发挥出你所有的能力。
1.多级蛙跳×3组(一般为10级),主要目的:增强腿部力量,锻炼连续跳跃能力。
2.蹲跳起×3组(每组20次以上),要求双脚与肩平行,大腿蹲至与地面平行,快速跳起。主要目的:增强腿部力量,关节力量,锻炼起跳能力。
3.跳深×10组,两个跳箱盖,相距2米摆放,站立于其中一个之上,向下跳跃,落地后迅速跳起,跳上另一个。要求跳下落地后起跳迅速。可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跳箱之间的距离和跳箱高度。主要目的:增强腿部力量,锻炼快速跳跃能力。
4.负重体踵×3组(每组50次),前脚掌着地站立于台阶之上,手扶支撑物,做上下踮脚支撑动作。要求小腿绑沙袋,如有条件,可肩抗杠铃。主要目的:增强踝关节力量,立定跳远需要很好的脚腕力量。
5.跳栏×10组,以立定跳远的准备动作原地站立,面前80公分左右位置放一栏架,跳过栏架。(栏架高度在50公分左右,这个高度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调整,一般要高于小腿长度)。主要目的:锻炼腾空高度,立定跳远需要一定的腾空高度。
6.肋木举腿×3组(每组极限),如无肋木条件,做仰卧起坐,或单杠掉臂悬垂举腿也可以。主要目的:锻炼腹肌力量,体会立定跳远的落地时腰腹的发力
怎样练习跑步直到成为一名合格的马拉松运动员
1、让身体适应长时间大运动量运动,坚持每天3至5公里,周末加到10至15公里,比赛前至少跑过一次25至30公里,训练2至3个月。
2、调整配速,配速就是自己预定的比赛时间速度,速度匀速的跑,体力消耗最少。
3、改进跑步技术,加快些频率,步幅要控制好,要轻快,又快又轻,又省力。
4、跑步要专心,可以听音乐,不过专注去跑,随时调整,保持身体的协调,特别是减少腿部的压力。
5、选择合适的鞋子。
6、比赛前的饮食要仔细调整。
1、跑马拉松应该注意什么
马拉松训练在于平时量的积累,但赛前的积极调整、提升状态还是很重要的。比赛三天以前应该坚持每天训练40分钟左右,跑8—10公里。不过,运动前后的热身和恢复不能偷懒,分别在30分钟为宜。临近比赛前两天就不能再跑了,但保持热身,以微微出汗、身体感觉轻便、愉悦为准。比赛前一天可以做一个全身的 保健按摩,或者游泳半小时,注意不要感冒了。赛前头天多喝水非常重要,建议3升以上。排尿和清水颜色一样才达标。饮食要多吃水果蔬菜,推荐每天西红柿炖牛腩,每天2个苹果、2支香蕉,都是促进消化、促进排泄,又补充维C的好东西。比赛当天的早餐可以吃面包、蛋糕、粥,以6分饱为宜。
2、哪些人不适合参加马拉松
心肺功能差,做轻微活动时感到胸部中等程度疼痛的人。心脏有隐疾的人,如患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炎等人群。冠状动脉病患者和严重心律不齐者。血糖过高或过少的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患者。过于肥胖者,一般指BMI超过28的人。关节受过严重伤害者。年龄太大的人。
第一次参加马拉松,要怎么训练呢
有专业的训练表。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简单的说法是这样子。
花1年时间。其中前半年是适应性训练,让你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跑步者。运动量通常是每周两次5公里。每月一次10公里。每天至少运动1-3公里。 原则是慢。运动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一定要控制好运动量。不要强度,只要坚持。
后半年,如果身体适应了,就开始马拉松训练。如果不适应就再等一年。
简单的说是,一周加1公里。25周左右每周跑一次30-35公里。 运动开始劳逸结合。运动低强度的可以连着两天休息一天,运动强度大些,第二天就直接休息,改其它方式运动。一周的训练分耐力训练,变速跑训练,强度力量训练等。 原则就是不要受伤。
最后留下1周到2周,停止耐力训练,保持变速跑训练。吃好、睡好、不感冒,不拉肚子。早起早睡,准备比赛。
比赛当天,前5公里一定要控制好速度。后面保持均速。30公里以前你跑得再快也比不上你30公里后掉速给自己带来的损失大。所以均速最重要。
如何参加并跑完半程马拉松?
每一个爱跑步的人,似乎都有一颗参加马拉松的心,但是每年马拉松比赛,几乎都出现过事故,尤其是对于第一次参加马拉松的人来说,如果在赛前不进行系统的训练,是很容易发生跑步事故的。那么,第一次参加马拉松的人要如何进行赛前训练呢?
1、跑步基础
要参加马拉松,没有跑步基础怎么行呢?第一次参加马拉松的朋友,要预留不低于3个月,最好是6个月以上的训练时间,制定足够规律的训练计划。
2、以“周”为单位规律训练
制定,以“周”为单位的训练计划,每周跑步3-5次,其中要保证一次速度练习和一次长距离短跑,其余时间轻松跑即可。长距离慢跑训练有助于提高耐力、增强心肺能力和循环系统,可以缓解跑步的时候心跳次数增加,能不费力地持续下去。
3、长距离慢跑距离每周增加
刚开始进行长距离慢跑训练的时候,可以先从15公里开始,如果觉得15公里太吃力,可以适当缩减到10公里。然后每周增加2-3公里左右,最后增加到30+公里。在你参加马拉松之前,要保证能完成3次以上的30+公里的长距离慢跑。
4、合理安排跑步频次
在每周的跑步训练中,要将轻松跑、速度训练和长距离慢跑错开来,不要集中在某几天,而且在速度训练和长距离慢跑的第二天,应该是休息日,就不要再继续进行跑步训练了。
5、进行力量训练
在跑步训练之外,如果你的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核心力量训练,锻炼腿部、腰部和背部的力量。
6、赛前减量
马拉松比赛开始的前三周,就要慢慢地开始减少跑步训练量,给自己放松和休整的时间。马拉松比赛开始的前两天,就要停止跑步,好好休息,安心等待比赛开始。
除此之外,大家在每天的跑步训练之后,不要忘记进行拉伸拉伸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延展性和柔韧性,减少跑步中的拉伤和撕裂,缓解肌肉酸痛,同时也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跑一个半程马拉松或者全程马拉松,但是这两年随着马拉松的热度逐渐变高,很多地区都把马拉松作为城市发展的窗口,那么普通人通过怎么规划训练才能参加一次半程或者全程马拉松呢?做到人人都可以马拉松呢?
1、首先了解半程马拉松。
半程马拉松是是全程42.195公里的一半,通常情况下在两个小时完成,配速在550左右,普通人如果没有跑步的习惯,是不能尝试的,这么长的距离也跑不下来的,所以先了解半马的距离,清楚的知道跑完半马是一个什么概念,知道了这个距离我们有针对性的去解决这个问题。
2、养成良好的跑步习惯。
跑步和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一样,我们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逐渐培养自己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跑步习惯,比如我们一开始跑步的时候先从三公里开始,逐渐到五公里,再慢慢的到十公里,十五公里,最后到半马的距离,这样身体的肌肉记忆不断加深,不断知道我们的极限。
3、赛前准备。
每一次跑马拉松,我们都需要充分的准备,不论是身体上的准备,还是装备上的准备还是物料补给上的准备,我们都需要提前搞好。在身体上,我们需要赛前需要多跑几次LSD,加强自己肌肉记忆,让自己适应这种前奏,良好的装备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完成比赛,此外我们需要合理的在补给点补充水分等,最后要强调一点的就是,跑马拉松一定要尊重自己的身体,身体的感觉最重要,不舒服了我们就停止比赛,做到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