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多对阵巴黎圣日耳曼-波尔多对阵勒阿弗尔
1.法甲有多少个外来球队?你有哪些了解?
2.英法百年战争?
3.历史问题
法甲有多少个外来球队?你有哪些了解?
法甲球队:里昂、南锡? 、波尔多? 、雷恩? 、勒芒? 、瓦朗谢讷? 、摩纳哥? 、 尼斯? 、斯特拉斯堡? 、 圣埃蒂安? 、 洛里昂、里尔? 、 图卢兹? 、巴黎圣日尔曼 、朗斯? 、卡昂? 、 马赛、 欧塞尔? 、 索肖? 、梅斯
这三支球队是升班马:格勒诺布尔、南特、勒阿弗尔
法国足球始于1872年,也是由英国人引进的。1894年,举行了第一次比赛;当时只有四支队伍参加。1895年,金帽杯举行,有八支队伍参加。后来这个杯赛逐渐演变成联赛,各省球队都参加。法国联赛始于1930年,而法国足球职业化则是在1932年。法国足球俱乐部受金融和经济的影响很大。几乎每个赛季,俱乐部都会倒闭,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俱乐部诞生了。
圣艾蒂安是一支拥有百年历史的法国来队。16年获得欧洲冠军联鑫和亚军,还获得过10法甲冠年,6次法甲冠军,5次法趣杯冠军, 1次法甲联寡冠军,4次夺得亚军,这文传统邦队首次夺得法甲冠军,尤其是年至10年期间,连续4次夺得法甲冠军,其中包括次法国杯冠军。174年151两年,圣艾蒂安两次成为法国林的双料冠军,由于资金枯据。他们从1982年到2003年一直在法国区苦挣扎。可以说是真正的巨头。
圣艾蒂安是一支有百年历史的法国球队。16年,他获得了欧洲冠军连欣和亚军,还获得了10个法甲冠军、6个法甲冠军、5个法国杯冠军、1个法甲联合冠军和4个亚军。传统国家队首次获得法甲冠军,特别是19年至10年,连续4次获得法甲冠军,其中包括法甲杯。14年和151年,圣埃蒂安两次成为法国森林的冠军,因为资金不足。从1982年到203年,他们在法国区苦苦挣扎。可以说是真正的巨人。
英法百年战争?
王位继承权引发争端
自11世纪“诺曼征服”以后,英国通过联姻和继承关系,占有了大量的法国领地,这在同样梦想称霸欧洲的法国看来,简直就是耻辱,一直寻求机会收复这些领地。14世纪初,英法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已经到了不通过武力无法解决的地步。
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他没有男嗣,法国贵族会议便推举他的侄子腓力为王,称腓力六世。一心想控制法国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凭借自己是法王腓力四世的外孙,向法国发难,声称自己才是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腓力六世对爱德华三世的嚣张气焰十分气愤,暗下决心寻机报复。1337年5月24日,经过一番准备的腓力六世宣布收回英属领地基恩,英国自然无法接受。同年10月,爱德华三世不顾法国的反对,自称身兼法王,并率部队进攻法国。于是,法国王位继承争端终于演变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弓箭打出英国威风
面对气势汹汹的英国军队,法国把自己最精锐的骑兵部队派到了前线。当时,英军没有能与法国抗衡的骑兵部队。法王腓力六世扬言:“在强硬的马蹄下,愚蠢的英国人将会粉身碎骨,他们的肉体只会被我们用来铺筑庆功的大道。”
可是,当真正交手时,法国人很快就为自己的骄横付出了代价。弓箭成了英军的秘密武器。这种弓箭名叫“大弓”,射程远、射速快、精度高,能在200米的距离杀身披铠甲的骑士。爱德华三世指挥军队,故意放慢进攻速度,引诱法军来攻,等法国铁骑来到大弓射程内时,他下令发射利箭,大批的法国骑兵倒下。英国人很快控制了战争的主动权,并占领了法国的门户诺曼底。
1346年,梦想占据整个法国的爱德华三世再次亲率弓箭部队在诺曼底登陆,并于7月占领了法国的卡昂,接着奔袭法国首都巴黎。8月24日,英军和法军在阿布维尔以北的克雷西村展开了决定胜负的厮杀。在此战中,英军的弓箭再次让法国人吃够了苦头。这场大厮杀一直持续到夜色降临,最后,腓力六世在60名骑士的保护下仓皇撤离。不久,爱德华三世又攻占了法国的港口重镇加莱。
瘟疫改变战争进程
正当爱德华三世踌躇满志地准备对法国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打乱了他的如意算盘。进入加莱城时,不少英军染上了黑死病。
黑死病不但导致英军大量死亡,而且导致英国的人口锐减,由黑死病流行前的400多万人降到疾病过后的250万人左右。更可怕的是,黑死病给英国人带来了心理上的极大恐惧,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在短短一年之内,英国著名的坎特伯雷大主教职位竟然因为黑死病而三次易主,最短者任职仅仅6天。由于各地教堂的主教频繁死亡,英国人看重的感恩仪式也被迫停止。后来,随着瘟疫的肆虐,甚至出现一件首饰换了几个工匠最后还是半成品的情况;有的案件尚未开审,原告和被告都双双死去;新婚夫妇蜜月没度完就含泪永别。英国陷入到空前的恐慌中。在这种情况下,爱德华三世再也无力顾及同法国的争斗,只好于1360年同法国签订《布勒丁尼和约》,宣布放弃对法国王位的要求。
1364年,法国查理五世上台。他在一次朝会上说:“现在是让可恶的英国人屈服的时候了。我发誓带领我的臣民夺回属于我们的一切。”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查理五世征召大量雇佣步兵取代连战连败的骑士部队,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趁着英国黑死病大流行的机会,从1368年开始,查理五世开始逐步收复法国的大片失地。1372年,法国的舰队又在拉罗谢尔打败英国舰队,重新控制了西北沿海海域。到70年代末,法军已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狭窄的一隅。这样,整个战争的态势发生了有利于法国的变化。然而,就在查理五世打算一鼓作气收复全部失地时,却突然离开了人世。1380年继承王位的查理六世是个人,没能力治理国家,更不用说领兵打仗。这给了英国人很好的喘息机会,但此时的英国仍陷入瘟疫之中,无力反扑,战争进入僵持状态。由于瘟疫一时难以控制,英国被迫与法国在1396年签订了20年停战协定,放弃了一些既得的利益。
亨利五世发动反攻
英军在战场上连遭败绩,使英国国内人心思变。1399年,兰开斯特公爵亨利乘机夺取了王位,建立了兰开斯特王朝,称亨利四世。1413年,亨利四世的儿子亨利五世上台。
上台不久,亨利五世就重新点燃了百年战争的烽火。1414年8月,亨利五世亲率大军在塞纳河口登陆,9月下旬,攻占了法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勒阿弗尔。接着,亨利五世亲率一支由重骑兵和大弓手组成的为数约5000人的部队由陆路向加莱进军,引诱法军进行决战。1415年10月25日,两军在阿让库尔短兵相接,英军弓箭手在一个关隘地段奋力射杀法国骑兵。此役中,法军死伤8000余人,被俘2000多人,而英军只伤亡400多人。阿让库尔一战使亨利五世名噪一时。1417年8月,亨利五世再次带兵进攻法国,在诺曼底登陆后迅速扩大战果,并于1419年攻陷法国的鲁昂,打开了整个法国的门户。法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可就在这时,法国国内两大封建主集团奥尔良派和勃艮第派却出现了严重的内讧。1419年9月,法国王太子查理会见勃艮第公爵约翰,公开指责约翰对英国的入侵不出力抵抗,实属叛逆。约翰不服,两人争吵打骂起来。查理身后一名骑士跳了出来,用利剑把约翰当场刺死。这件事后,一心复仇的勃艮第派主动与亨利五世走到了一起。在勃艮第派的援助下,英军很快就占领了法国的北部地区。眼看大势已去,法国被迫与英国在1420年5月21日签订了《特鲁瓦和约》。和约宣布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亨利五世担任法国摄政王。
为了实现完全统治法国的梦想,亨利五世还娶了查理六世的女儿凯瑟琳公主为妻。但命运仿佛在故意捉弄这个强硬的征服者,1422年,就在查理六世去世前两个月,亨利五世却先在战场上染病去世。年仅9个月大的亨利六世继承王位。
圣女贞德拯救法国
幼小的亨利六世无法亲理国政,英国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再度展开权力斗争。法国原王储查理乘机在法国南部封建主的支持下自立为王,称查理七世。争夺王位的战火再度燃起。挟亨利五世的余威,英军很快又取得了优势。此时,一个拯救法国的英雄出现了,她就是被法国人民千古传颂的奥尔良姑娘———圣女贞德。
贞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农家少女,整天牧羊,连最简单的字母都不认识。但是,国家的危急和各地人民保卫祖国的消息使这个偏远农村的小姑娘异常激动,她觉得自己有责任拯救多难的祖国。1429年初,贞德17岁时,英军围困了巴黎南面的奥尔良城。这是法国南北交通的战略重镇,一旦失守,南方就可能全部失陷。消息传来,贞德感到这正是自己为祖国献身的时刻。她一再请求父母和叔叔带她去见当地的法军队长。叔叔为她的热诚所感动,带她到了军官面前。
“你这个小姑娘,连怎样戴头盔都不知道,怎么能上战场呢?”军官问她。“我有决心和勇气,我能学会战斗。”贞德以坚定的口气回答。
“你一个人怎么和英国军队作战呢?”
“我有祖国和人民,还有国王。我要先解救奥尔良城,然后让国王正式加冕。”
贞德的话使军官大吃一惊。他派7名士兵陪她去见国王。国王查理七世被贞德坚不可摧的意志感动,同意让她带一支三四千人的军队去解救奥尔良城。
贞德的武器只有一把剑和一面旗帜。在战斗中,她总是高举旗帜,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她和她的旗帜在哪里出现,法国士兵就奋不顾身地跟上去。经过无数次战斗,贞德和她的部队来到了奥尔良城下。守城的法军却不肯开城迎接,他们不相信贞德这个女孩子能带兵打败英军,有人甚至认为她是妖怪巫女。贞德也不申辩,她巡视一周,看到城的另一边还有一座最坚固的英军堡垒,便指挥法军攻击敌堡。她首先跃过深壕,架起爬上城堡,但摔了下来。不一会儿,她高举战旗又冲了上去。守城的官兵亲眼看到这一切,大为感动,立即开门出击。被英军围困长达209天的奥尔良解围了。捷报传开,整个法国一片欢腾。
奥尔良战役的胜利,彻底扭转了法国在整个战争中的危难局面,战争从此朝着有利于法国的方向发展。接着,贞德又率军收复了许多北方领土,并在兰斯大教堂举行了查理七世的加冕礼。但是,宫廷贵族和查理七世的将军们却不满意这位“平凡的农民丫头”影响的扩大,便蓄意谋害贞德。1430年,在康边城附近的战斗中,当贞德及其部队被英军所逼、撤退回城时,这些封建主把她关在城外,最后以4万法郎将她卖给了英国人。贞德宁死不屈,她说:“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1431年5月29日,贞德备受酷刑之后在卢昂城下被活活烧死,她的骨灰被投到塞纳河中。死时,贞德还不满20岁。贞德之死激起了法国人民极大义愤和高度爱国热情。1436年法军攻取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1450年夺回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又收复基恩。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战争换来百年灾难
为了争夺王位和土地,英国和法国的统治者发起的这场长达116年的战争不但极大地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而且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西方一位历史学家一针见血地指出:“百年战争,就是一场百年的游戏。当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为自己争得的利益开庆功宴的时候,一些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无辜的人们却在无声地痛哭。战争持续了一百年,哭声也持续了一百年。”由于战争始终是在法国境内进行的,法国人民首当其冲饱受战争之苦。许多法国城市在英军的粗暴蹂躏下,呈现满目疮痍的破败景象。诺曼底、皮卡尔迪等重要地区的人口大约丧失了1/3,有的教区空无一人,土地荒芜。首都巴黎到处都是无人居住的空房,有的甚至成了野狼的巢穴,巴黎30万居民中有8万沦为乞丐。英国尽管远离战场,但当艰难地趟出百年大战的邪恶泥潭时,英国人痛苦地发现他们在付出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代价之后,不但一无所获,还把家底也输光了。这迫使英国放弃谋求大陆霸权的企图,而把全部精力向自己岛屿周围的海洋发展,走上了海洋扩张的道路。
历史问题
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演变:(1)英国:17世纪,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和对外贸易,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展,但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束缚着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640~1688年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统治,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18世纪,圈地运动进一步推行,基本消灭了自耕农。英国取得了向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输入黑人奴隶的专卖权。18世纪中期又打败法国,国外市场扩大。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上半期率先开展并完成了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处于“世界工潮地位,也成为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英国由于设备陈旧又不愿更新生产设备和用先进技术;拥有广大殖民地而把资本输往国外,利用殖民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榨取高额利润;殖民地的反抗斗争也沉重打击了英国。因此,英国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下来,工业制造由原先的世界第一位退居第三位,丧失了“世界工潮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海外贸易中各国的购买力锐减,同时受到美日的商业竞争,加之大战期间国内经济损失惨重,使英国工商业呈衰退现象,经常失业的人数达200万,伦敦也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经济衰退导致政党政治变化、国际地位下降、军事实力削弱和对殖民地控制的减弱。(2)美国:18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中部以农业为主,南部盛行黑人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但是,英国殖民者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独立发展。1775~1781年独立战争胜利,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解放了北美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北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独立后,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都强烈要求领土扩张。19世纪上半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领先一步。西进运动使西部广大地区得到开发,这为美国资本主义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自然和广阔肥沃的土地,为各国移民提供了广阔的大有希望的空间。随着资本主义工农业的发展,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激化,引发了美国内战,结果先进的北方工业资本主义战胜了落后的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再加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垄断组织的促进、国内丰富的天然、欧亚移民带来技术与劳动力和欧洲剩余资本涌入,到1894年工业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3)法国:大革命前,法国是一个农业国。到18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里昂丝绸工业在欧洲首屈一指,波尔多、马赛、勒阿弗尔成为大商港。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波旁王朝的严重阻碍。1789~1794年大革命期间,制宪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国民公会将逃亡贵族土地卖给农民,废除封建义务。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拿破仑在保证农民小块土地的同时,鼓励和刺激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还通过对外战争夺取财富、殖民地和贸易特权。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开始。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代表金融贵族利益的七月王朝,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由于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造成国内市场狭窄,普法战争后50亿法郎的赔款和阿尔萨斯、洛林两大工矿区的丧失,大量资本投在信贷方面而不投在生产领域,致使工业生产由19世纪中期的第二位到19世纪末下降到世界第四位。但银行资本集中十分突出并与工业资本结合形成金融寡头。(4)俄国:17、18世纪还是一个农奴制国家,但在莫斯科、土拉出现了一些手工工场,彼得一世改革客观上有利于手工工场的发展。19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取得一定发展,30~5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开始取代手工工场,农业中资本主义因素也在增长。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世纪8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但封建农奴制残余大量存在,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和美、日。(5)德国: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向德意志扩展,资本主义经济显著进展,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道路”取得了胜利。但是,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限制,货币和度量衡的差异不利于商品流通,缺乏集中而强大的国家去保护海外贸易和开拓海外市常普鲁士举起统一旗帜,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于1871年初最终实现统一,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统一后开辟了广阔的国内市场,普法战争获得赔款割地补充了资金和矿藏,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用最新技术和设备,垄断组织发展迅速,这一切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到20世纪初,它超过英法,居世界第二位,农业也有新发展。为满足工商业界要求,德国统治者大规模地对外扩张,“夺劝阳光下的地盘”。(6)日本: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农业国,但资本主义关系也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商业三都、三大高利贷者和西南四强藩。幕府统治阻碍经济发展。1868年明治维新取了发展工商业措施,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此后,明治又取多种政策大力发展工业。8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接着在的保护下产生了垄断组织。一战前资本主义有较展。(7)意大利:19世纪中期,北部撒丁王国和伦巴底等地区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贸易总额增长近三倍,一些大农场主也已资产阶级化,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却受到国家分裂局面的束缚。意大利的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也是意大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二、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发展:(1)英国:17世纪上半期,产生于13世纪的英国议会下议院融合了很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由于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充满了反复和曲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历了君主制、共和制、“护国主”独裁制、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五种的更迭,才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19世纪晚期,两党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进行社会改革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积极推行扩张政策,新成立的工党为资产阶级所左右。(2)美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北美殖民地产生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阶级。通过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的联合专政。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颁布了第一部宪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分离、相互制衡的国家体制。此后逐渐形成了两个主要的政党——共和党和民主党。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共和党长期执政。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两党之间的差别开始消失,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加强对外扩张。(3)法国:18世纪晚期,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人民结盟,掀起大革命,经大资产阶级、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三个掌权时期,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场革命。热月党人和拿破仑统治时期,大革命成果得到巩固。1814~1830年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此后,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二月革命、九月四日革命,最终结束了王朝时代,资产阶级共和制得以巩固。六月起义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第一次伟大战争,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的第一次尝试,法国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法国社会民主工党热衷于国会席位竞眩。(4)德意志:19世纪中期,封建邦国林立。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尤其是1848年革命以后,统一问题重新摆上历史日程。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19世纪70~90年代,德国社会民主党走议会斗争道路,俾斯麦颁布“反社会主义非常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抢夺殖民地,并在1914年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5)俄国:16世纪上半期发展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彼得一世改革为侵略扩张奠定了基矗19世纪中期,农奴制面临严重危机,为了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1903年诞生了列宁主义,1905年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6)日本:19世纪中期,由天皇、将军、大名和武士构成封建统治阶级,实行封建幕府军事专政,天皇有名无实。倒幕派武装倒幕,还政天皇。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保障。1889年,日本颁布宪法,形式上确立了立宪君主政体,实际上加强了天皇专制统治。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也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7)意大利:19世纪中期,意大利处在政治分裂状态和外族统治之下。1848年欧洲革命火花首先在意大利迸发。完成统一后,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成为帝国主义国家。
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霸权和世界霸权的斗争
1.(1)17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为争夺殖民霸权展开激烈角逐。从17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殖民霸权,英国先后同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多次交战,最终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使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欧洲列强为争夺欧洲霸主地位进行了激烈斗争,先后爆发了反法同盟与法国的战争、克里木战争和普法战争等。(2)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不平衡性加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加紧争夺霸权,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在错综复杂的角逐中,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各国加紧扩军备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这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给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2.英法美等国对外政策及其演化:(1)英国:从16世纪起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18世纪末参加反法同盟。19世纪晚期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和“光荣孤立”政策。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英德矛盾激烈和自身国力不足,转而调整同法、俄的关系,结成“三国协约”,并通过一战打败德国。(2)法国:17~18世纪同英国争夺殖民霸权遭到失败。拿破仑打败反法同盟,多次对外战争,性质复杂。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被迫赔款、割地。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推行对德复仇政策,与英、俄结成“三国协约”,进行帝国主义掠夺性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3)美国:亚当斯总统推行领土扩张政策。1823年提出“门罗主义”,不干涉欧洲列强内部事务,也不允许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反映了美国要称霸美洲的野心。19世纪,取多种手段夺取欧洲列强在美洲的土地。19世纪末,西奥多·罗斯福以“大棒政策”为外交后盾。1899年对中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一战前期实行“中立”政策,后期对德宣战,攫取了380亿美元的巨额利润。
四、两次科技革命
1.工业革命:亦称产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随后向欧洲大陆国家和美国扩展,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是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都引起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它把人类推进到了“蒸汽时代”;其次是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强国的殖民扩张大大加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再次是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是最重要的后果;第四是把劳动力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第五是使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在确立后迅速显示出它的优越性。19世纪70年代前后,科学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自然科学新发现被迅速应用到工业上,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电讯事业新发明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较之第一次科技革命具有三个显著特点:(1)自然科学新成就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对一些后进国家(如日本)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3)电力的广泛应用,使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从“棉纺织时代”跨入了“电力和钢铁时代”。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侵略则以资本输出为主。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综合的、多线索发展的历史过程,它包括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政治和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等等。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向垄断主义过渡的历史。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
1.简单协作时期的资本主义(14世纪—16世纪)
(1)这一时期的欧洲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14、15世纪欧洲社会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的一些地区,先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洲逐渐兴起。15、16世纪之交,欧洲各国货币地租的流行,加速了农民的两极分化,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场纷纷出现,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在英、法、荷等国迅速发展起来。
(2)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诱发了欧洲社会内部的一系列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为求得自身的发展,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系列反对封建束缚的斗争。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体现了欧洲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宗教改革是当时各阶层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尼德兰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新兴的荷兰成为17世纪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2.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17世纪—19世纪初期)
(1)这一时期虽然手工劳动仍是生产的主要形式,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却有了明显的发展,其数量增多规模也扩大了。英国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在新航路开辟后迅速发展,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洲大陆首屈一指,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迅速。另外,俄、普、奥等国资本主义都得到了较展。各国为了获取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和市场,大肆殖民扩张,普遍加强了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这大大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适应资本原始积累要求的重商主义成为这一时期最盛行的经济思潮。
(2)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推动下,世界历史继续以更快的速度,向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法、俄、普、奥等欧洲大陆封建国家的改革,虽然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但由于推行重商主义的政策,都朝着资本主义的方向迈进。另一方面,英、法、北美等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成功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3)与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相适应,启蒙运动兴起,它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它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17世纪以来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反映。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也为此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尚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资产阶级还无力改造世界,资本主义制度仅仅是在欧美几个主要国家胜利。拿破仑战争的失败,维也纳体系的确立,证明当时从世界范围来看,封建势力还占有明显的优势。
3.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9世纪初-1870年)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随后工业革命在法、美相继完成,德意志、俄、日等国也陆续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人类历史进入了蒸汽时代。
(2)工业革命不仅是——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也使更多的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57年第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地开展殖民活动,加剧了当地的贫穷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同时也冲击了当地旧的生产方式,客观上推动了其社会发展。为了反抗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掠夺,亚洲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风暴。工业革命中,工业无产阶级产生、壮大,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3)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广大人民及被压迫民族不满自身的地位,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反封建斗争。西班牙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法国七月革命,英国的议会改革是其中最突出的;维也纳体系受到严重动摇。19世纪中期,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1848年革命总体上说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有了较展,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扫除障碍,加快发展的步伐,于是各地纷纷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运动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4.电气化时代前期的资本主义(1870年—1917年)
(1)1870年以后,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创制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德、英、法等国家迅速展开,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组织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做出的局部调整,它使得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基本定型。而比较健全的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则成为政治上的一种模式,民主制度健全的英、法、美等国是这一模式的代表。与英法美相比,德、俄、日等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比较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又没有经过彻底”资产阶级革命,因此保留了大量旧的封建残余,政治上带有较浓的封建色彩。
(3)各国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态度不同,使得他们的发展程度不尽相同,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各国纷纷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国际局势日益恶化,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的侵略,引起了亚、非、拉地区广泛的反抗,亚洲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队伍空前壮大,工人运动呈现出新的特点,组织水平提高,以合法斗争、经济斗争为主。
5.电气化时代后期的资本主义(1917年—1945年)
(1)一战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各国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在20年代出现了以美国“柯立芝繁荣”为代表的相对稳定繁荣局面。在战后各国实力对比的基础上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这一体系下,英法操纵着国联,仍不失欧洲政治大国的地位;美国依靠实力夺取世界霸权的企图失败,但却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日本在东亚霸主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2)1929年、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它给社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并加剧了各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出现了国际关系的危机,从而形成了这一时期世界走向战争的时代特征。
在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下,各国纷纷取各种各样的反危机措施,其中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以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不仅克服了经济危机,而且推动了资本主义内部机制的重大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但是德、意、日在危机中却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法西斯国家在全世界的侵略扩张,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6.信息时代的资本主义(1945年-1995年)
(1)从二战后期开始,以原子能、电子信息、航天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展开,它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调整,也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
(2)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在5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体上都已恢复到战前水平。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西欧各国取有效的社会经济政策,维持了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社会局面,出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联邦德国发展尤其迅速,60年代末,日本又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3)13年底,爆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70年代后期,经济危机结束,各国经济逐渐恢复并有所发展,但不再出现高速增长的局面,进入了“滞胀”阶段。
(4)战后初期,西欧强国普遍衰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以“冷战”为主的霸权主义政策,英法等国成为其追随者。70年代以来,随着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崛起,以及他们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使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受到严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开始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找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看一下,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随便找一本学习资料看! 好详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