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排球比赛的开始和结束_什么是排球比赛的开始
1.什么是排球
发明者——美国人摩根 (没有现代排球和古代排球之分,排球起源与美国) (一)“小网子”出世,“空中飞球”起飞 19世纪末的美国,随着以电力技术为标志的第4次产业革命的兴起,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得到很大提高,工人生活有所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学校将体育列人了课程,妇女得到了更多的活动自由,社区公园和娱乐计划引人城市,交通的改善使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成为可能,出版物的增加传播着体育信息。富裕的时间和金钱,使人们对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兴趣越来越大。 1891年,美国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在春田学院发明了篮球运动。 4年之后,离篮球发明地仅10英里之遥的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城,刚刚迈出大学校门才一年的春田学院毕业生威廉·G·摩根,担当起了霍利奥克城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的工作。在工作中他发现,篮球运动对常坐办公室的人和年龄较大的人来说过于剧烈了,他们不愿在球场上上气不接下气的奔跑、冲撞,他们需要一项新的运动来满足他们既要活动出点儿汗,又要得到身心放松而不太累的需要。摩根这位詹姆斯·奈史密斯的得意弟子,没有辜负人们和老师的希望,他根据人们的这一需要,在体育馆内挂上网球网子,用篮球胆在球网上空来回打。打法上采用网球和手球的一些技术,规则类似棒球,由9局组成,连胜3分为1局,双方上场人数不限,但须对等。摩根给这种运动形式取了一个颇为有趣的名字“Mintonette”,意即“小网子”。 “小网子”活动满足了中年人娱乐和体育之需,受到人们欢迎。于是,排球运动就这样从嬉戏篮球胆的球戏中发展起来了。 1896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指导大会在霍利奥克城举行。大会期间举行了历史上最早的“小网子”比赛,两队各出5人,双方队长分别是霍利奥克市市长库兰和消防队长林奇。兴致勃勃观看表演的A·T·哈尔斯博士觉得“小网子”一词意犹未尽,提议把“ Mintonette”改为“ Volleyball,取“空中飞球”之意。这一提议形象地概括了排球运动的性质,得到与会者一致同意。从此,排球—一“空中飞球”开始起飞。 (二)篮球胆轻飘,块皮胶合成型 最初在排球场上用的是篮球。但篮球打起来太重、 太沉,打得人们手腕发疼,且易伤手指。篮球不行,摩根又试用足球。但足球也有同样的缺陷。于是,摩根将篮球胆从篮球中取出,球胆充气后既轻又飘,打起来比篮球、足球好多了。但球胆又太轻,难以控制方向。摩根找到当时美国较大的司保了体育用品公司,要求他们设计一种用软牛皮包制的球,这种球既不伤手指,又不会一打就跑。就这样,司保丁公司按摩根的设计要求做出了第一批排球。球重255克~340克,圆周63.5~ 68.6厘米,橡皮胆外包皮套或帆布套,制成了类似现在的排球。今天排球的重量和大小就是据此演变而来的。 1897年,美国首次公布的10条排球比赛规则中规定,球是一个外面包有皮套或帆布套的橡皮胆,球的圆周为63.5-68.6厘米,重340克。 1947年,国际排联成立时颁布的第一本国际排球规则规定:排球重量250~300克,圆周65~68.5厘米, 气压0.52~0.58公斤/平方厘米。 此后,块皮缝合代替了皮套或布套,胶合技术代替了缝合技术,终于形成了现在的排球:由柔软皮革制成外壳,内装橡皮或类似质料制成的球胆。 (三)气压过高球死沉,放气减压易于击 250~300克的重量,0.52~0.58公斤/平方厘米的气压,使排球打起来手感沉重,比赛中由于球速快而中断甚多,尤其是垫球技术的出现,使手臂击球就如同用手臂击石头一般。于是,国际排联不断修改规则,减小 球的气压。继将球的气压由0.52~0.58公斤/平方厘米减至0.48~0.52公斤/平方厘米以后,又在于 1982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规则中将球改为:重量260~280克,圆周65~67厘米,气压0.40~0.45公斤/平方厘米。此一规定一直延用到1996年。 然而,随着排球技战术的发展,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排球比赛中的中断也随之增加。据国际排联普及推动委员会1995年的调查,排球比赛中死球时间占2/3。这就大大影响了排球比赛的可观赏性。在国际排联普及推动委员会1995年对最受群众欢迎项目的调查中,排球排在足球、篮球、赛车、田径、滑雪之后,仅名列第六。这与国际排联试图将排球推成世界第一运动项目的目标相距甚远。而造成排球比赛中死球过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球速过快。 为此,国际排联规则委员会在其主席,我国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马启伟的带领下,从1995年起开始实验研究不同气压的球对其飞行速度的影响及其在比赛中的运用效果。实验研究发现了一个连科学家们目前都难以解释的有趣现象:当球的气压在0.30公斤/平方厘米时, 相同击球条件下的球速最慢,队员手感最好。球的气压增大或减小,球速都快于0.30公斤/平方厘米时。在世界一流男排强球队的比赛试验也表明,当用现行气压的 球比赛时,防守成功率为 54%,当用 0.30公斤/平方厘米的球比赛时,防守成功率为 73%,上升了19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防守得到帮助,死球率降低,比赛的精彩程度增加。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 1996年8月国际排联亚特兰大代表大会通过了对 1997~2000年排球比赛规则的修订,并从1997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规则。新的规则规定:排球由柔软皮革制成外壳,内装橡皮或类似质料制成的球胆,重量260~280克,圆周65~67厘米,气压0.30~0.325公斤/平方厘米。 (四)随“教”传播衰宇,随“战”逐流远航排球运动出现后,通过教会的传播活动和美国军队的军事与战争活动,传播到了世界各国。 排球传人亚洲较早。通过基督教青年会的传播,1900年,排球传入印度;1905年传入中国; 1908年传入日本;1910年传入菲律宾。 当排球传人亚洲时,规则尚处于不完备的阶段。当 1910年美国传教土布朗将排球运动介绍到菲律宾时,看到亚洲各国经常在室外进行排球运动,且人口众多,考虑到让更多的人能参加排球运动,他介绍的是16人换发球制的排球。这种16人制的打法又随着1913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的采用而传播到了亚洲各国。这样,亚洲各国都经历了16人、12人、9人制排球这一过程,直到50年代才引进6人排球。至今,在亚洲各国还能看到9人制的排球比赛。 随着基督教青年会的活动,排球在20世纪初进人了美洲一些国家。 1900年,加拿大成为第一个在美国之外开展排球活动的国家。接着排球就传入了南美各国。 1905年传 入古巴; 1909年传入波多黎各; 1912年传入乌拉圭; 1917年传人巴西。 在美洲各国,人们习惯地将排球活动看作是一项消遣娱乐活动,并没有看重它的体育竞赛性质,直到1964年被列为了奥运会项目,排球在美洲所受的冷遇才得到改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一1919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年中,排球运动列人了美军军事训练营的训练计划,推广到美国国内及国外的军事营地,成千上万的排球和球网被送到美国军人的手中。同时它也被作为礼品赠送给了盟军的体育官员们。这样,排球随着美国军队的军事活动传到了欧洲大陆和地中海沿岸。1914年传人英国;1917年传人法国、意大利、俄国;1918年传人南斯拉夫;1919年传人捷克斯洛伐克、波兰; 1922年传人德国。 值得一提的是, 1919年,美国派遣军分发了16000个排球给它的部队和同盟军,这一行动大大刺激了排球在欧洲的开展。 1925年,以斯大林为首的前苏联***中央委员会批准排球为群众性体育项目,提出了“百万人排球运动”的号召,使排球运动在前苏联很快得到普及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苏军士兵的影响,排球在东欧各国也开展起来了。 (五)“华利波”传人,“队球”定名“排球” 在我国,排球运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作为文化教育的体育,伴随着帝国主义的文化人侵来到我国,美国传教士在传教布道之时把排球队带了进来。1905年,排球活动首先在广州南武中学和香港皇仁书院倡行,后来主要通过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留学生。外籍人士等以教学、游戏、训练班及表演等方式传播,排球运动逐步在我国部分城市的一些学校中开展起来。人们根据Volleyball的译音,把空中飞球称为“华利波”。就这样,“华利波”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 1913年5月,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大会原来没有设立排球项目,增设这项锦标是东道主为了多拿金牌在赛前临时决定的。到了开幕那一天,只有菲律宾一国报名,于是怂恿中国参加。当时任中国队总领队的美国人勃郎·格雷同意了菲队的请求,从田径、足球队中临时选人,匆忙上阵,头顶脚踢,结果以0:2的比局连输两场。这便是我国参加最早的国际排球赛了。 1914年在北京举行的旧中国第二届全运会上,排球被列为男子正式比赛项目,并将“华利被”改称“队球”,取成队比赛之意。 1921年,旧中国广东省第八届运动会第一次有了女排比赛。 1930年旧中国第四届全运会之前,经中华全国体 育协进会研究,根据其球在空中被来回排击和参加者成 排站位这两个特点,将“队球”改称“排球”。 从此,排球这一名称和运动形式在我国传播开来,沿用直今。
什么是排球
起源:
排球(Volleyball)运动起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旧称麻省)霍利约克市,一位叫摩根(威廉·G·摩根)的体育工作人员发明的。当时网球、篮球很盛行。摩根先生认为篮球运动太激烈,而网球运动量又太小,他想寻求一种运动量适中,又富于趣味性,男女老少都适宜的室内娱乐性项目,就想把当时已广为流行的网球搬到室内,在篮球场上用手来打。这种游戏开始时,他将网球网挂在篮球场上,用篮球隔网像打网球一样打来打去进行游戏。但室内篮球场面积较小,排球容易出界,于是他作了某些改进:一、是把网球允许球落地后再回击的规则改为不许落地;二、是把改变排球外形,其圆周改为为25-27英寸,重量为225-340克。三,篮球太大、太重,不能按预想的方式进行游戏,便改试用篮球胆。而篮球胆又太轻,在空中飘忽不定。玩起来不方便,难于控制。但因经过试用效果很好,就决定采用这种球。国际标准用球虽历经百年,进行了千百次的改进,但球的规格和第一代的球几乎差不多。
发展:
第一个排球规则是美国人摩根(威廉·G·摩根)先生通过斯波尔丁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当时它规定采用“轮转制”、“每局15分”,1918年又作出了上场人数为6人的规定。从此,欧美开始流行6人排球。
春田专科学院是排球的发源地,该院的青年会是最早传播排球运动的组织,也最早举行首次排球表演赛。基督教青年会的干事、传教士、春田学院毕业的学生,以及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队,都成为排球运动的初期传播者。排球1900年第一次传入加拿大。同年传入亚洲的印度。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美国军队将排球带到欧洲。至于排球是于何时何地由何人介绍到中国的,已无法考 证。但现有的历史资料证明,早在1905年在中国的南方广州、香港等地就已开展了排球活动。在排球运动传入中国的初期,除了一些教会、学校开展并传播外,基督教青年会在推广和传播这个项目上,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排球运动,1900年传入亚洲,在开展的初期上场人数不是6人而是16人。据菲律宾排球介绍人美籍F·S勃朗先生说:“当时美国有体育馆,较适合于6人制排球。亚洲人多,又多在室外进行,要考虑多数人能参加排球运动。”因此F·S勃朗先生和F·H勃朗先生向菲律宾和日本介绍的都是16人制排球。故在1913年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上采用16人制。1919年第四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12人制,1927年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9人制,1950年7月,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办的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上,首次介绍了6人制排球规则与比赛方法,1951年正式采用6人制。从此,6人制排球在全国逐步地开展起来。
排球是一种球类运动。
一、具体解释
排球,是球类运动项目之一,球场长方形,中间隔有高网,比赛双方(每方六人)各占球场的一方,球员用手把球从网上空打来打去。排球运动使用的球,用羊皮或人造革做壳,橡胶做胆,大小和足球相似。
排球运动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约克市,由韦廉姆·G·摩根发明;1900年左右,排球自美国传入加拿大。1905年,排球传入古巴、巴西、中国等国家,成为当时风靡美洲的一项时尚运动。1949年,首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举办。
排球最高级的组织机构为国际排球联合会,截至2020年9月,共有222个协会会员,分属欧洲、亚洲、非洲、中北美和加勒比地区、南美5个洲级排球联合会。中国排球协会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团体会员,是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承认的全国性专项运动协会。
二、项目历史
排球运动1895年起源于美国,最初是在篮球场地上挂一张网,两队隔网站立,以篮球胆为球,在网上打来打去,不使其落地的一种游戏。后来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城的基督教青年会干事摩根创造了排球比赛。
1896年,摩根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排球竞赛规则,同年在斯普林菲尔德专科学校举行世界上最早的排球赛。斯普林菲尔德市立学院的特哈尔斯戴博士将其命名为volleyball,意为“空中飞球”。
三、项目规定
球员通常不需要掌握全部六种技术发球、一传(接发球)、二传(举球、托球)、扣球、拦网、救球,而是通常根据球队的战术,以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专长。最常见的位置分配包含三种位置:攻手(分为主攻手和副攻手)、二传手和自由人(专职防守的球员)。
为了有效阻挡对方的进攻,并在对方有足够反应时间之前将球以陡峭的角度高速弹回对方场地,一般来说由身材较高且弹跳力好的球员担当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