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柔道主教练-国家队柔道主教练有哪些
1.道夫·龙格尔的个人经历
2.曾庆东的人物故事
3.李佳薇的相关报道
4.运动员大量训练后不想吃饭应该吃什么补充能量
5.山东小伙16年被摔284万次,工资却只有2000元,是啥让他坚持下来
道夫·龙格尔的个人经历
龙格尔拥有极真空手道的黑带三段资格。他获得过1980年和1981年的欧洲极真空手道锦标赛冠军,1982年澳大利亚重量级空手道冠军。龙格尔还是瑞典空手道国家队队长,在他还是绿带的时候,曾参加过1979年的极真空手道世界公开赛。龙格尔还学过击剑、拳击、柔道、刚柔流空手道和跆拳道。
龙格尔毕业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1982年他在悉尼大学取得过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83年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被授予富布赖特奖学金。龙格尔会说超过5种语言:瑞典语、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一些日语和一些意大利语。
颠峰期的龙格尔身高196厘米(6英尺5英寸),体重111.5千克(245磅13盎司)。他是一位动作英雄**明星,其地位与史泰龙、施瓦辛格、史蒂文·西格尔和尚格云顿相当。
他曾在1987年的影片《宇宙的巨人》中扮演希曼。在90年代初的影片中,例如1991年的《杀戮都市》,曾与李国豪合作。1992年的《再造战士》,与尚格云顿合作。1993的《支手轰天》,与科瑞斯蒂娜·阿方索和乔治·西格尔合作。在1995的《捍卫机密》中,与基努·里维斯合作。在1998年的《黑煞》中,与吴宇森合作。
2004年的《守护者》是龙格尔的导演处女作,此后的影片,如2005年的《机械特工》、2007年的《摩托教父》、《御前演出》和《伊卡罗斯》,都是他自己导演并主演。
2009年,龙格尔与史泰龙、杰森·斯坦森、李连杰合作,参演了史泰龙导演的影片《敢队》(The Expendables)。影片已于2010年8月13日在美国上映。
2012年,龙格尔与史泰龙、杰森·斯坦森、李连杰合作,参演了史泰龙导演的影片《敢队2》(The Expendables 2)。
2014年,龙格尔与史泰龙、杰森·斯坦森、李连杰合作,参演了史泰龙导演的影片《敢队3》(The Expendables 3)。影片已于2014年8月15在北美公映(大陆9月1日公映)。 传记
Dolph 16岁开始在瑞典北方的一个小镇上练习柔道,同时也学曲棍球。一年多后他转学空手道。Dolph解释说:“在一次柔道训练中,一个又大又胖的家伙抓住了我,出汗浸透了我。所以我想:武术虽然很好,但是练习空手道,你至少可以离你的对手更远一些。”
Dolph最初学习日本传统的“刚柔流”,但很快就改学“极真”。“极真”是一种由日本空手道传奇人物大山倍达创立的更为强悍的流派。Dolph在整个高中阶段和回斯德哥尔摩服兵役期间都一直坚持训练。这段时间Dolph遇到了他的老师也是将来的朋友Brian Fitkin。Brian Fitkin当时是四段。在19岁时候,Dolph 开始参加不接触的“point fighting”比赛。 (译者注:point fighting 是计分式搏击的意思,以得点多少的方式决定胜负。)在他最开始的五场比赛中,他输掉了四场。
“我太紧张不安了,给自己施加了太多的压力。”
1979年,在瑞典海军陆战队服役期间,Dolph被选拔参加在东京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极真空手道锦标赛。而当时Dolph仅仅是个绿带,他甚至需要去借一个棕带才能比赛。“全接触空手道在当时还是一种新事物,没有人真正对它了解很多,我也是。”
但是,Dolph用hiza-geri(用膝盖击打面部)击倒了他的前两个对手,于是大家开始关注这个高且清瘦的瑞典人。“我觉得对自己的对手有些愧疚,但是在赢了两场比赛以后,我知道‘全接触’更适合我”。
在他的第三场比赛中,Dolph对阵的是夺冠声望很高的中村诚。(译者注:中村诚 Makoto Nakamura 是第2、3届极真世界冠军)。Dolph(绿带)体重93公斤( 205磅),对手中村诚(黑带二段)体重110公斤( 245磅)。中村诚迅速展开进攻,Dolph用回旋踢击中了中村诚的面部,震惊了全场。他们感觉到这个Lundgren不是中村诚能轻易对付的。比赛结束后,又延长了两个加时赛,中村诚有争议的获胜。这被证明是最终世界冠军最艰难的格斗。
“中村诚连续使用了很多犯规动作,我的教练Brian Fitkin对此非常的愤怒。他告诉我用违规动作‘kingeri’(击打腹股沟)击倒中村诚,但是我想我太善良了,不能那么做。”“即使我输掉那场比赛,我知道我仍然非常可能成为冠军。”
Dolph接着于1980年和1981年在英国赢得了两度欧洲重量级极真空手道冠军,一年后又赢得澳大利亚赛区的个人和团队冠军。
23岁成为黑带一段的Dolph去澳大利亚学习一年的化学工程,并且获得了奖学金。在悉尼大学他有自己的空手道俱乐部,而且通过为一些音乐活动做保安额外的挣一些钱,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认识了歌手Grace Jones。
“我最好的朋友(同时也是极真空手道的学生)和我自己被雇来做Grace音乐会结束后的个人保镖。晚上,音乐会开到很晚,遇到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两天以后我们相爱了。
在Dolph回欧洲的途中又遇到了Grace。 Dolph正在东京与大山倍达师傅学习空手道,Grace也在东京做一期电视谈话节目。
他们又一起到了美国,Dolph拿着富布赖特奖学金去波士顿麻省理工学习,完成了自己的硕士学位。一年后,麻省理工毕业Dolph开始自己的工作。在纽约,Dolph和中村忠(Tadashi Nakamura)、大山茂(Shigeru Oyama)一起训练,这两人都是极真空手道黑带七段,同时计划参加东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极真空手道锦标赛。“这次我想做得更好,更好很多。我知道我有一个好的开始。”
“每天上午5点,我跑5公里然后训练2小时的空手道,每天下午我进行2-3个小时的自由对打或力量训练。这就是我生活的模式。”
在准备世界锦标赛期间, Dolph时常在曼哈顿市中心著名的格尼森体育馆打沙袋,许多世界最好的拳击手都曾在此训练。许多经理人都忍不住看一眼这个高大健硕的瑞典人。他善于移动和出拳,看起来是块好料子。
“我想他们想让我成为下一个‘伟大的白人希望’。格里·库尼与拉里·霍姆斯对决时,库尼曾在格尼森体育馆训练。成为专业拳击手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但我的许多朋友劝我不要这样,他们喜欢我现在的这张脸……”
Dolph接受了朋友们的提议,在他去见未来的经理之前的20分钟,他决定不签专业拳击手合同了。相反地,他开始做起了模特。Dolph的一个朋友认为他应该学些表演课程。“来吧-看起来你可以在**方面有所作为。”Dolph取消了他的世锦赛计划,转向表演。 一年后,Dolph去参加某部拳击**的试镜。他遇到了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所有其他的事都成为历史。Dolph放弃了学业(他曾得到硕士学位)、拳击事业和瑞典小镇生活,搬到了好莱坞。在他17年的职业生涯中,参演了25部**。不过,这些年来,他一直与极真空手道保持着密切联系,在三次世界锦标赛上和其它无数场合表演了空手道。他多年的朋友和老师Shihan Brian Fitkin(六段),帮助他以前的学生在多部**中进行身体训练和动作指导。1998年,Dolph回到家乡斯德哥尔摩的国家道场,准备真正的挑战。在经历了与20人对打(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地与20个对手对打)以及三个小时的技术测试后,Dolph晋升为三段。
Dolph和妻子在西班牙南部的马贝拉有住所,因此他积极参与西班牙极真空手道联盟的工作。这对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女儿往返与伦敦和马贝拉之间。最近,Dolph在马贝拉给他八岁的女儿买了第一道空手道服。
Dolph努力想总结出武术对他的意义:“空手道对我而言太重要了,真不敢想象没有空手道,我和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通过武术,我战胜了无安全感的心理,得到了内心的力量,突破了我自己建造的障碍,得到了我该得的东西。空手道和身体训练已经永远地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相信,武术造就了更好的我,它将继续让我变得更好。”
时间表
1973年,在瑞典开始进行刚柔流的空手道训练 1974年,会见Brian Fitkin大师,开始训练极真流空手道
1976年,得到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提供的拳击和跆拳道的奖学金
1979年,在海军陆战队服役,开始进行正式全接触格斗,参加第二届(极真)空手道世界锦标赛
1980年,在英国获欧洲(极真)空手道冠军
1981年,蝉联欧洲空手道冠军
1981年,获得黑带初段
1982年,获澳大利亚技击公开赛冠军
1983年,搬到纽约,在Gleason的健身中心训练专业拳击
1984年,参加史泰龙的试镜
1985年,合演洛奇4
1987年,由大山倍达授予黑带二段
1988年,在悉尼举办的澳大利亚技击公开赛上表演
1991年,在东京举办的第五届空手道世锦赛上表演
1992年,在新加坡举办的亚洲国际技击公开赛上表演
1995年,在东京举办的第六届空手道世锦赛上表演
1998年,通过了三段考试
1999年,在东京举办的第七届空手道世锦赛上表演
2001年,在马德里举办的欧洲技击公开赛上表演
曾庆东的人物故事
说起柔道,个性鲜明的曾庆东笑称是小时候被小姨领上了一条“不归路”。1996年,12岁的曾庆东从小姨-柔道教练张忠秀那里,接触到了柔道这个体育项目。受到小姨的熏陶,曾庆东喜欢上了练柔道时的感觉,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但他也坦言,当时很怕张忠秀教练,但也非常想超越她。
带着“超越小姨”这个目标,他更加刻苦努力的训练,2002年,年仅18岁的曾庆东就在全国男子少年柔道锦标赛中崭露头角,拿下了73公斤级的冠军 。 2007-2008年,曾庆东六次被中国国家男子柔道队派往日本交流学习,那段经历让他十分难忘。
在一次实战课中,曾庆东遇见了日本男子柔道-73公斤级别的全国冠军,曾庆东和他交手的过程中,摔了对手一个“一本”,但是对手不服气。“实战是5分钟一局,那局他没得分,不服气就表示下局接着来,我们连续拼了四局他都没捞回一分,当时我累得两只胳膊都快抽筋了,他累,其实我比他还累,可是我不能在他面前表现出来,我还是和他火拼,直到最后他主动投降跑到厕所去吐了才罢休”,曾庆东回味起那场实战,还是记忆深刻,“在73公斤级这个级别里,运动员的水平旗鼓相当,最强的对手就是自己,要不停地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无论如何志气绝对不能输!”。 经历了18年的柔道生涯,通过中国国家队的专业培养、国内外大赛经验的积累、全面技术的不断升级,如今的曾庆东是中国男子柔道队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但他一直非常遗憾未能为中国男子柔道献上一块世界三大赛的金牌。虽然已经过了最佳运动年龄,但曾庆东表示还暂时不会从国家队退役,要坚持继续奋战在第一线,希望能为柔道做出更多的成绩和贡献。
关于退役后的规划,曾庆东表示会将柔道在中国的民间推广作为一份事业,并引用了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的一句话:”柔道的普及水平如同我的身子骨一样差“。 曾庆东说:“柔道对于国人来说依然是一个陌生的体育项目。2012年,世界柔道大奖赛特邀崔永元老师担任推广大使,使得他对柔道运动刮目相看,他说之前出现在他脑海里的就是柔道和武术哪个更厉害,一个柔道高手能单挑几人这样的东西。可接触之后,明白柔道除了是体育项目,参与这项运动还是对心灵的净化,他更是被柔道运动时刻体现的礼仪感动。“
“崔永元老师接触柔道之前对柔道的认识,可能也是国人对柔道最普遍的看法,大家还没有了解到柔道的“柔可克刚,刚柔并济”的本质,事实上柔道不仅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健身项目,更是一项很实用的徒手防身自卫技术,希望能让更多的国人了解柔道、认识柔道并能真正从柔道中获得健康和快乐。人生总会有些遗憾,但‘投之以桑榆,报之以桃李’,相信我,未来我会继续为中国柔道尽我的一份微薄之力”。
李佳薇的相关报道
李万祥,一个被中国乒乓球队教练李晓东称为“乒乓伯乐”的基层教练。但就是这样一个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基层教练培养出了郭焱、李佳薇、张雪玲等名将,在他培养的弟子中曾经一批12个孩子中有11个被输送到专业队,这样的高成材率是许多教练甚至国家队教练所无法企及的。
李万祥的运动员生涯的顶峰也就是入选过乒乓球队青训队,曾经的世界冠军梦想在一次意外受伤之后破灭了。他把希望寄托于弟子身上。受伤退役后,他随即托朋友以700元优惠价买了一张红双喜球台,又花了325元买了1300个乒乓球,靠这些家当在自己家中办起了乒乓球班,免费教孩子们打球。12平方米的家被改造成训练室,而家里的家具被搬到临时修盖的平房里。妻子和女儿被他打发到母亲那里,老少三代挤在一间只有6平方米的小平房里。
这样一折腾就花掉了1000多块钱。这笔他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巨款”在当时是一个普通北京家庭一年的收入。
墨绿的球台成了梦想的摇篮,也成了他的床,他在这张床上一睡就是3年多。家人支持了他3年多,上海的姐姐姐夫也接济了他3年多。李万祥的付出,感动了孩子们的家长,也打动了北京市西区邮局的领导。1988年12月14日,北京市西区邮局体校正式挂牌成立。其实,所谓的体校也就是一个60多平方米刚刚容纳下4张球台的地下室,但对李万祥而言,已非常满足。
在这个位于北京复兴门附近的新天地,他成了46个孩子的教练、保姆、爸爸。在那个时候,没有一个孩子将他视为自己的爸爸,背后都叫他“魔鬼”,连女儿也是如此。他太严厉了,太苛刻了。“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要求技术全面,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在比赛最为较劲的时候肯定会吃亏。所以我要求这些孩子的正手攻、反手攻、小球、底线、搓球、抢发等每一项都要达到95分。再说,孩子家长每个月花5块钱到这儿练球不是让孩子来玩,是真想让孩子成材。”李万祥说,自己当年训练得确实狠了点,“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我就用休息时间给他们‘开小灶’。从晚上7点到11点,这一练往往就是四五个小时。现在,我这两只手都患上了严重的腱鞘炎,经常疼。”李万祥的付出换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冠军。体校成立一年后,他的孩子便囊括了所有的冠军。这样的垄断持续了8年。
当然,长大了的孩子们在登上领奖台的那刻都会想到这个“魔鬼”,想到这个爸爸。 郭焱在获得世界冠军后得到一辆大众甲壳虫的奖励,她对着电视机镜头说将这辆车送给李万祥教练。李万祥说,有孩子这句话,自己就非常知足了。 李晓东曾评价李万祥训练小孩“有一套”,而且选材“独具慧眼”。李万祥选队员首先要学习成绩好,只要有一门课低于90分就停训补好文化课再回来练,“文化课对他们的心理素质、应变等有好处,而且我还得看这孩子的眼神,好的苗子要有震慑对手的眼神和眼观六路的机敏。” 李万祥的选材在专业人士看来是那么的另类,中国乒乓球协会的一位副主席曾指着一个孩子说,“这孩子不行,把她开了吧。” 这个孩子就是如今中国乒乓球的主力、世界冠军郭焱。
其实,在这位副主席之前,郭焱已经被废了一次。当时,郭焱被著名的乒乓球教练拒之门外,而让她改练柔道,心有不甘的家长带着她找到了李万祥。看中了她不服输劲头的李万祥留下了这个“黑不溜湫”的孩子。感恩的郭焱常跟记者提及在“李教练”手下训练的6年,“没有李教练的栽培,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如果说,郭焱的今天是李万祥用心栽培的结果,那么李佳薇的辉煌则是无心插柳的收获。 当年,李万祥并没有让李佳薇学乒乓球的打算。一次训练中,李万祥感受到了女儿的乒乓球天赋。当他给小队员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动作的时候,小佳薇在旁边嘟囔了一句:真笨。李万祥让小佳薇来做一遍,结果女儿做得有板有眼的,让她再做其他的动作俨然是个老球手了。
原来,孩子是观察中偷师。自此,小佳薇在爸爸的“魔爪”下开始了一段令她刻骨铭心的训练生涯。 到今天,李佳薇都数不清自己挨了爸爸多少骂,哭了多少次,“反正就是天天挨骂,我实在受不了了,每天就想着怎么能离开家,不挨骂。我妈妈也没少因为这事哭过,他严格的太过了。不信,你问问郭焱,我打不好他就揍我。”在哭的同时,小佳薇也在暗处和爸爸作对,有时趁着李万祥不留神就用脚猛踩乒乓球,在小佳薇看来“踩坏一个就可以少练一个”。 爸爸的严厉更多的是来自于望女成凤的期望。而且别人家的孩子不敢打,也不敢骂的太厉害,只能拿自己的女儿“开刀”,“佳薇是队里的主力,她做到了别人就会以她为榜样。她做不到,别人也做不到,所以我就拿她‘开刀’。我不后悔当初对她这么狠,不狠出不了成绩。” “如今,我的所作所为就是犯罪了。”李万祥说。 十几年前,新加坡选择了在北京队打球的李佳薇。对新加坡而言,小佳薇身上具备的潜力与天赋彰显着大好前途。而对小佳薇来讲,选择新加坡唯一的理由是逃离“魔鬼”爸爸的手掌。十几年前的那个大逃离,对父女俩而言充满了眼泪。李万祥开着车送13岁的李佳薇去首都机场,一边流泪一边开车的他不得已在高速公路的中间停下了车,“如今,一看我哭,我爸爸就跟着哭。看着两边不断超过的车,我赶紧把眼泪擦干不哭了,我爸这才把车开到机场。”在此后,每当李佳薇回新加坡,一家人在机场分别的时候都要大哭一场,甚至有路人对此非常不解。5年前的一天,一家人在北京首都机场抱着哭,走过来一热心路人问李万祥这是要把孩子送哪里去,李万祥说新加坡。
“我还以为送农村呢,哭成这样!”李佳薇把眼泪也带过了马六甲海峡。刚到新加坡,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教练异常凶狠的训练,小佳薇每天想家想得吃不下饭,第一堂训练课就练到凌晨三点。归心似箭的小佳薇经常是把所有的行李打包,时刻准备回家。爸爸每次都在电话中告诉孩子,已在办让她回家的手续,今天说差这个,明天说差那个没落实。在爸爸的“拖拉”战术中,小佳薇逐渐适应了新加坡的一切。
其实,适应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是个巨大的挑战。刚到新加坡时,不仅要面对艰苦的训练,还要适应陌生环境。在新加坡高温高湿的生活中,小佳薇的训练中没有空调,生活中没有洗衣机,所有的衣服都要自己手洗。
“魔鬼”爸爸疼在心中,经常托空姐给孩子带衣服,其中有一次便一下子带了150件运动衫,李佳薇仍记得那些衣服上的长城、毛主席像、米老鼠等图案,“感觉太爽了,当时是穿完脏了就扔,一上午扔两件是常事,后来买了洗衣机,那些衣服穿不过来就全送人了。”
经过5年的坚持,不断成长成熟的李佳薇逐渐在新加坡乒坛立足,并引起国内的普遍关注。李万祥说,李佳薇与其他到国外打球的运动员不同,她到新加坡的时候还是无名小卒,“在这十几年时间里,新加坡乒总一直非常用心而耐心地培养佳薇,对此佳薇也很感激。”
悉尼奥运会,王楠淘汰了19岁的李佳薇。
而4年后的雅典奥运会上,李佳薇则以正手生胶、反手反胶的独特打法淘汰了卫冕冠军王楠,并让同胞记住了自己。业内人士都一致认为,如果当年李佳薇的教练阅历再丰富一点,她本人再成熟一点,李佳薇的成绩可能就不止是当年的第四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李佳薇回家!
2008年8月15日,新加坡队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半决赛中以3比2战胜韩国队。 创造了新加坡队48年来的奥运会最好成绩。获胜后的李佳薇任泪水在脸庞流淌。赛后,她说这是自己第一次为胜利而哭泣。
新加坡体育部长维文对《联合早报》说:“我很想给佳薇一个拥抱……想让她知道我们绝对会给予她最大的支持。我不希望这是佳薇的最后一届奥运会。”
2009年4月25日,李佳薇大婚引起了新加坡的广泛关注。而当她的儿子李天睿满月之际,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亲自到场祝贺,足见这位新加坡国宝的分量。 2008年的8月15日,在秋阳的照耀下,北京气温上升明显,阳光充足。北京气象台提醒到户外活动和观看比赛的朋友,“要做好遮阳防晒的准备”。
这一天,李佳薇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了新加坡奥运历史上最好成绩。
就是这样一天,父母的馅饼也制造了一场崩盘式的失败。李万祥原本想拿馅饼给女儿加油,没想这馅饼如同刺向气球的一根针一样使得李佳薇在赛前就已经泄气了。
当天,55岁的李万祥和妻子站在北京大学的西门口,手里拿着刚烙好的馅饼候着孩子。他给李佳薇打了一个电话说是自己送来了她的最爱——妈妈烙的猪肉白菜馅饼。
这个电话把女儿的馋劲儿给勾起来了,“爸,我马上就上场比赛了,别说那些没用的了,然后就挂了。”走上赛场的女儿面对的对手是曾在雅典奥运会上战胜过自己的韩国选手金景娥。此前不久,李佳薇还赢过对手。一心想在奥运赛场上复仇的她,满脑子想的却是馅饼,而且还是白菜馅的,“我觉得自己都吃透她了,可是总想着馅饼肯定就走神了,结果输了。当时哭的不行,就给爸爸打电话,爸爸就把电话给我妈,我妈又把电话给我爸,谁都不敢接。他们俩一直在西门那儿站着,结果在大太阳下等了一下午。”
好在,失败之后的李佳薇很快就调整好自己。在随后第三盘双打比赛中她与王越古搭档战胜了金景娥与朴美英,并赢得了奥运会乒乓球团体的决赛权。
要不,李万祥的“罪过”可就大了。
后来,李佳薇在北大门卫异样的目光中一口气吃完了父母给她带的馅饼,李万祥还问女儿要醋吗,他连醋都给带来了!
单打比赛开始前,李万祥给女儿打电话说找着个买糖葫芦的地方,40块钱一串,李佳薇没说话就把电话给挂了……
她非常理解爸爸的添乱,完全源自于对自己的爱。
实在是因为“着不起那急”,李万祥不敢到现场也不敢看电视直播女儿的比赛,所以他根本掌握不好女儿的比赛节奏。 2009年,李佳薇在北京与心上人李超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李超是安徽蚌埠人,从事医药贸易的成功商人。随后,喜得贵子,取名李天睿,因为孩子属牛,小名叫“牛牛”。
初为人母的喜悦很快被一个期望打破。新加坡乒总希望她能够再战一届奥运会,为了报恩于新加坡乒总,她告别了北京的家。
回到新加坡后,李佳薇坚持一天两练,从不间断。为了与女儿每天保持联系,李万祥一口气买了几十张电话卡。爸爸明白,女儿最难过的不是“身体关”,而是对孩子的牵挂,“走的时候夺门而出,都不敢回头看一眼。如今每天只能通过视频、电话和儿子联络感情。”
李佳薇说,自己虽然很想念儿子,有时从视频上看到他眼泪都会不停地流,“但我只能狠下心,不去计划几时回去看他,因为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训练不能分心,我还要拿奥运个人奖牌,只好暂时地与孩子分别。”
其实,北京的家中,有李佳薇牵挂的爱人、牛牛,还有90高龄的奶奶。每次回家,懂事的孙女都要给奶奶洗澡、洗脚、梳头。佳薇说好在奶奶有爸爸陪伴,90岁的奶奶经常下巴脱臼,身边一直离不开人,更离不开这个儿子。
谈到自己乒乓球的领路人,李佳薇对爸爸是又痛又恨。
痛的是爸爸对乒乓球的痴情让他落下一身伤病,恨的是他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别看他是培养运动员的,他自己的身子骨都不健康,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一天下来要吃十几种药。他的睡眠非常不好,但一见球台就来精神。现在,基本上一天要训练五六个小时,对健康人来讲都是很大的强度,更何况他浑身是病……”
李佳薇说,爸爸可以为了乒乓球放弃一切。
20多年前,一位家长买了一包万宝路给李万祥,一起抽烟时,李万祥发现这位家长抽的是极其廉价的烟,当即李万祥把整盒烟给“撅折了”。从此,李万祥戒掉香烟,并时刻与家长保持距离,“他就是不想使自己的爱好给家长添负担,他觉得,每让家长多开支一分钱就会有不少人练不起球。所以他对送礼的家长都是先板起面孔训人家一气,然后让人家把东西拿回去。”
而异常“好面子”的爸爸还经常“假私济公”,爸爸不放过任何一个与同行交流的机会,这样的机会经常是各个体校轮流坐庄,先是交流然后吃饭。每次李万祥都是参加交流后不吃饭就往回赶,他得给46个孩子做饭。李佳薇说,即使是爸爸自掏腰包代表体校坐庄请大家吃饭的话,也都要先回去把饭做好才回去尽东道主之谊。
李佳薇说,爸爸受到的最大奖励是1995年邮局奖励给体校的那辆金杯车。那还是邮局为了方便爸爸带队员到天津交流比赛用的,属于集体财产、精神鼓励。
而爸爸说,“孩子们那些奖杯和证书就是对我的最大奖励,人家把孩子送到我这来吃苦,不出成绩对不住人家,不能让孩子白受罪。”
在培养新生力量的同时,李万祥还广纳弟子,街坊成了他的弟子,陌生人也成了他的弟子。20多年来,作为北京监狱管理局的乒乓球教练李万祥走遍了北京所有的监狱。他不仅教授球技,更多的是教人员做人的道理。
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李万祥的两位荷兰弟子获得了乒乓球比赛的奖牌。而他的第一个外国徒弟则获得过英国冠军,这个令他兴奋的消息还是在1989年应邀到联邦德国多特蒙德观摩比赛时偶遇英国弟子时知道的。而且,当时德国的俱乐部还以每月5000马克的高薪挽留他,李万祥一点没动心。他牵挂着体校的孩子,牵挂着监狱里的学生和小区里的徒弟们。
女儿说,爸爸就是乒乓球的播种机。女儿则是爸爸的骄傲。女儿的照片和各种奖状奖杯环绕着整个客厅。李万祥说自己时常看看,感受一个生命的成长,看着自己的女儿也就想起了其他的孩子,感觉自己虽然清贫辛苦,但很值。
李万祥非常期待伦敦奥运会,这种期待源自于对女儿的信任,“到那时候,她肯定是更成熟了。”
李万祥说,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向看台上的自己求助时,“我只要一抱着牛牛站起来,她就懂了,肯定拿下。”
运动员大量训练后不想吃饭应该吃什么补充能量
你好,我是练柔道的,我也是运动之后不怎么吃的下饭,我的教练是韩国国家队的,他告诉我多吃含蛋白质的东西,还有多吃肉,最好吃牛肉,如果条件允许就吃7成熟的牛肉,一次吃500克到800克,一天两次。还有矿物质的摄取量也要比正常生活中摄取的多一些,毕竟身体对能量的消耗较大。至于水果就要多吃苹果和椰子,并且运动前吃半个柠檬,有助于提高运动效率。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东小伙16年被摔284万次,工资却只有2000元,是啥让他坚持下来
在山东青岛有一个小伙子,
他16岁告诉父母去参加奥运会,
却成为一堆女孩的人形沙包。
他每一天都被一堆女孩拳打脚踢两三百次,
晚上还要给她们缝衣服,
身边的人都说他没出息,不像个男人,
父母也失望了,千里迢迢去找他劝他回来,却被拒绝。
可就是这样一个“窝囊废”却培养出无数世界冠军,
他虽没有踏上领奖台,脖子上却挂了27块金牌,
他就是刘磊磊,一个专门给女子柔道陪练的男人。
他虽然不是冠军,却成为不少女孩敬佩的对象,
他是如何走上陪练这条路的呢?退役后他的生活又有什么变化呢?
1987年刘磊磊出生在山东青岛的一个普通家庭里,
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修车工,母亲也只是超市里的员工,
他的成绩虽然一般,却非常喜欢 体育 运动,
尤其是在 体育 课上看到班上的男生抱在一起摔来摔去时,
他对这项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随着他年纪越来越大,他的食量也变得非常大,
一顿都能吃下十几个包子。
有时候同学会看着他的肚子问他:“刘磊磊,你把包子吃哪儿去了。”
他只是憨笑着挠挠头,不说话。
或许是因为吃得很多,十几岁的时候他的身高已经达到180以上,
身材更是魁梧强壮得像个小山一样,
在一众初中生中看上去格外突兀。
在他14岁那年,一所体校的老师来到他们学校办事,
回去的时候一眼就看到这个身强体壮的孩子,
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喜欢,
于是找到他说:“你这体型非常适合学柔道,你要不要来我们学校。”
刘磊磊并没有第一时间答应他,
而是认真地说:“我需要和家里人商量一下。”
老师一想觉得非常有道理,就留下****离开了。
回家后刘磊磊把这件事告诉爸妈,
刘磊磊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算很好,
那时候他的父母经常会为孩子的未来发愁,
柔道虽然不算是什么热门运动,
但是也给他未来添了一条出路,
于是就点头:“你既然喜欢,那就去学吧。”
刘磊磊看着父母温柔的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
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上这条注定布满荆棘的路。
来到体校后,刘磊磊第一次对柔道有了清晰的认识,
他看着那些队员们用巧劲扳倒一个个对手,
顿时产生极大的兴趣,他悄悄在心里立下一个目标,
日后一定要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
抱着这样的信念,他每天最早来到训练场,最晚离开。
尽管每一次都被摔得鼻青脸肿,
他却从未想过放弃,
在他的坚持下,一个机会找到了他,
2001年中国女子柔道队的教练来体校选选人,
一眼就相中了这个看上去老实憨厚的男孩,
把他选入了国家队。
他兴高采烈地把自己进国家队的消息告诉爸妈,
爸妈也非常高兴,恨不得普天同庆,逢人就说儿子出息了,
在刘磊磊走的那天,
还给儿子带了一堆好吃的让他路上吃。
去北京的路上刘磊磊坐的是卧铺,
他看着晃晃悠悠的车顶,越来越兴奋,他没想到国家队条件这么好,
他躺在床上思绪却不知飘向何方,
此时他不知道自己将会离梦想的距离越来越远。
当时和刘磊磊还有几位队员,
他们一起跟着教练来到国家队,
可是看到训练场地时,他们都愣住了,
眼前这个破破烂烂的两层楼,怎么也不能让他相信这是国家队的地盘,
刘磊磊问身边的人:“我们真的没有来错地方吗?”
边上的人瞥了他一眼:“没有。”
霎时间刘磊磊感觉一盆凉水把他从头淋到脚,
可更让他绝望的是,他根本不是作为运动员被选上的
教练选他其实是想要让他给女队员陪练。
他第一个对手是佟文,两人刚对上,他就被对方一个过肩摔摔倒在地上,
此时的刘磊磊也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孩子,
他在山东队还是队长,却被一个女孩摔倒,这让他感觉非常没面子,
当场就委屈地哭了起来。
佟文却站在一边冷冷看着他:“没事就起来练。”
这一天刘磊磊感觉度日如年,
就在他想要放弃的时候,
他看到餐桌上摆放的色香味俱全的五花肉,
不禁咽了口口水,想放弃的想法也随着饭菜上袅袅升起的白雾烟消云散。
于是他开始了每天被各种各样的女孩子摔打的生活。
他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
每天晚上他都因为疼痛无法入睡,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天训练结束后,
他听到当时同行的一个队员抱怨:“真不知道这样我们有什么前途。”
刘磊磊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没几天他就发现,那个说话的男生不见了,
同伴们都说他走了。
男孩的离开像是开了一个头,
渐渐地他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离开,
很快就剩下他一个人,刘磊磊看着略显空荡的场地,
第一次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怀疑,
他不知道这样做究竟有什么意义,
当初他告诉父母自己在国家队,
贸然离去他怎么面对父母殷切的目光,
可是继续留在这里他也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想到了退缩。
教练发现了他似乎有些不对,于是找到他,
“你觉得你这样没有意义吗?”
刘磊磊没有说话,可眼神里明显透露出这个意思。
教练叹了口气:“ 你要知道金牌只有一块,你作为陪练员永远也不可能拿到金牌,
可是你的作用却远比那些运动员还要大,
如果没有你给她们陪练,她们也不会有机会触摸到金牌。 ”
这席话让刘磊磊意识到,原来他也不是在做无用功,
自那以后他再也不排斥陪练员这项工作了。
他开始学习国外运动员的路数和队员们对练,
在训练之余还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看着那些运动员每天都累到不行,他主动帮她们洗衣服,
如果她们的衣服出现破损,还会帮她们缝缝补补。
刘磊磊和这些运动员陪练了整整16年,被摔了284万次,
可他从未叫过一声苦,
和父母聊天的时候也是报喜不报忧,
他尽量不告诉父母自己只是一个陪练。
可是见他长时间没有比赛,父母还是起疑心了,
于是父亲千里迢迢来到北京看他。
刘磊磊见瞒不住了,这才告诉父亲:“我只是一个陪练。”
听到后父亲直接说:“这就是你说的国家队?你还不如回去跟我去当个修车工。”
刘磊磊却拒绝了父亲:“这里需要我。”
看着儿子亦当年坚定的目光,
他叹了口气,护理伤口的药物留下,离开了北京。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举办前夕,
他在给刘霞陪练时,刘霞体力没跟上,背他的时候脱力了,
如果此刻刘磊磊摔到她身上,刘霞很有可能这一辈子都会了,
更不用说奥运会了,
千钧一发之际,他伸出手硬生生用胳膊撑起整个身体,
这才把刘霞保护好了,
可是他的肩部却因此受伤,
教练看他疼得直冒冷汗,就打算让他休息,
可他却咬牙坚持下来了,只为不耽误这些运动员比赛。
在刘磊磊的陪练生涯中,
他前5年根本没有任何工资,国家除了吃住什么都不负责,
转正后每个月也就几百块工资,
后来随着时间的退役他的工资由1500转变到2000,
而他的年纪也越来越大,32岁那年他伤痛的身体不允许他继续陪练生涯,
他带着21万退役费和9万公积金离开他热爱的赛场,
走之前他已经练出来3个奥运会冠军,20多位世界冠军。
离开赛场后,刘磊磊开了一家小超市,
一家人一起努力,生活平淡而幸福。
2021年一部名叫《理想照耀中国》的单元剧剧播出,
在第三集里,有人看到一个身影,
他身材魁梧在一堆女子柔道队员中看上去格外突兀,
他就是刘磊磊,
观众看着他一路从陪练走到过来,
放弃自己的梦想却培育中这么多运动员,
本人出演的刘磊磊让这个故事多了几分真实性,
观众纷纷被他的举动感动。
刘磊磊的所作所为让人想起了一首歌《无名之辈》,
他也有自己的梦想,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站在领奖台上,
可是他却为了中国得到更多冠军,
甘愿成为这些女人背后的男人。
有人觉得他没出息,也有人觉得他这样做不值得,
可是值不值得只有他知道,对于刘磊磊来说,
只要能看着陪练的对手登台夺冠,就已经足够了,
或许这个世界上能够得到掌声的只有主角,
但是作为绿叶,作为配角,谁又能说刘磊磊不是英雄呢?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叫做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