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试题跑力学基础,跑力值表
1.田径运动员为什么要穿钉子鞋?
2.田径跑坡路有什么用?
3.什么是运动
4.田径比赛在哪条跑道最有优势?
5.跳跃运动按照什么可分为垂直跳跃运动和水平跳跃运动
跨栏运动是跨越一定数量和高度的人为障碍物。跨栏跑项目男子有110米高栏、200米低栏和400米中栏,好有100米栏200米低栏、400米栏,其中除男子110米高栏女好100米栏是在直道上进行外,其余跨栏竞赛项目都有一半距离是在弯道上进行的。因此,夸道跨栏跑技术的好坏,对全程跨栏有很大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骑自行车在快速行进中转弯时,人和车都必须向内倾斜,否则就会沿圆圈的切线跌出去,这是由于圆周运动产生惯性离心力的缘故,所以骑自行车的人在快速转弯时,人和车都要向内倾斜以对抗惯性离心力。
沿弧线的弯道跑进,同样会产生惯性离心力,很自然引起跑的技术改变,整个身体的纵轴应向左倾斜,相应的肩、臂、足都有改变,右肩高于左肩,右臂摆动幅度大于左臂,摆臂的方向也相应改变,右足用内侧着地,而左足以外侧着地。这些技术动作的改变,都是为了克服惯性离心力。同样, 在弯道上进行跨栏时,运动员沿弧线跑进和快速跨越栏架,身体也应向内倾斜。用右腿作起跨腿,既有利于身体向内倾斜以克服惯性离心力,又能靠近跑道内缘跑进,缩短了跑的距离,还能保证起跨腿从栏上过栏,避免犯规。相反,如用左腿作起跨腿,摆动腿必然在跑道中间着地,不能靠近跑道的内缘跑进,还容易使起跨腿从栏侧越过栏架而造成犯规。
从力学的角度,跑的技术特点,实际跑的距离和田径竞赛规则的要求来看,弯道跨栏时用右腿作为起跨腿要比左腿有利,所以初学跨栏者应有意识训练右腿作为起跨腿。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那些已经熟练掌握用左腿起跨的运动员,就不一定要更换,如我国有的优秀跨栏运动员,就是用左腿作为起跨腿的。只要在训练中加强专项素质练习和技术改进,同样可以创造较优异的成绩。
田径运动员为什么要穿钉子鞋?
大学田径教育教学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学田径教育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新时期大学田径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从大学田径教学在新时期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地位和作用上不难看出,大学师生应重视大学田径教学,并依据田径运动和项目的相关理论知识,用于大学田径教学,笔者在下文中将探讨新时期大学田径教育改革的对应举措。
1.1、大学田径教学中应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的全方位发展为教学核心,并建构田径教学系统
当前大学的田径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长短跑、起跑技术的教授,应将互动式教学和合作性教学相结合,同时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田径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采用探究性教学和情景式教学来提升田径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
1.2、大学田径教学中应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为主要目标,构建田径课程的考评系统
大学田径教学的考评内容不但牵涉到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指标元素,还要照顾到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学习田径项目时的心理素质的考评,在实际的考评工作中应运用直接考评和间接考评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同时在有关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运用上,要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考评模式,融合其合理、科学、适合我国大学田径教学实际状况的先进元素,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规范性设计。
1.3、从大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准以及身体发展状况来对田径课程进行优化
大学田径教学课程的策划和设立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大学生的心智发展准和智力水准的高低———尤其是各类身体素质的实际状况,在此前提下对传统的田径课程进行规范化改良,以适应新时期的田径教学纲要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1.4、课程设计多元化、灵活化
第一,田径课程在国外所有的大学中都是选修课,与其它课程共同组成了大学公共体育教学项目。虽然田径运动对大学生的身心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塑造价值,但这类运动并非完全适合所有学生。但是应该看到的是,田径教学项目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有极大助益的,因此,应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田径的积极性。第二,在设计田径课程教案时,应使其多元化和灵活化,只有让学生体验到田径课程的魅力,他们才会去认真学习,并养成长期运动的良好习惯。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学生唯有坚持一个或若干个体育项目的锻炼,才能全面提升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田径项目的设立上不应无目的性的删减某些“危险”运动,例如:撑杆跳、110(100)米栏、铁饼、标枪、长距离障碍跑等等,因为这些运动在大学生中也有拥护者,而其本身亦有一定的教学价值。美国大学有专业的撑杆跳高“校队”,有许多崇尚冒险的学生将撑杆跳作为自己的常规训练项目。这些所谓的“高危”项目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并且,当学生完全掌握了这些运动技能以及教练对运动项目进行规划后,其危险性可以控制在一个能够接受的范畴内。因此,我国大学应依据学生的身体状况,适当开展这些“高危”项目。
1.5、课程内容标准化、正式化
针对某一部分学生对田径运动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开展合作性学习是可行的,但是对田径运动进行游戏化则不符合田径运动发展的潮流。而国外在初中或小学不设立田径课的原因是:中小学的运动场地、老师素质和学生素质使其无法设立标准化的田径训练课程。而非标准化、休闲化的田径运动则无法体现田径运动的真谛。田径运动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也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发展到如今,田径运动应该更加标准化和正规化,而教练也应将正统的田径技术和战术传授给大学生。我国大学里的田径课程,其思想和精神都是严谨的,它有一套独特的系统,并非所有的运动都适应现代的大学生。而这一论点对我国大学的田径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1.6、课程交流国际化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正式形成田径技术交流圈,这使得欧洲的'前卫技术和美国高校的商业化模式相互结合,从而令欧美在田径教育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国际间的田径经验交流是极重要的。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但是中国目前与其它国家的田径经验交流还未形成一个交流圈,这也正是大学田径项目发展受阻的其中一个原因。尽管改革开放之后,与国外的学术交流有所增多,但直接的课程交流还很少。
1.7、教学、训练一体化
我国大学田径课程教学是以田径技术为而核心展开的,其运动观念的树立,可以帮助我国大学生学习到“最正宗”的田径技战术。而正宗的田径技术一方面来源于生物力学原理;另一方面来自于技术解析。而研究结果表明:与田径运动的规律和运动员个人特征相符合的技术就是“最正宗”的技术。所以,田径教学不应过于呆板、枯燥或墨守成规,而应使学生了解其物理学原理,激励学生在训练中培养自己的“独门绝技”。也就是说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和研讨。在进行田径教学的改革时,应采取教学、训练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该类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模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是针对学生个体的传授和引导。使学生在体验、领悟田径运动并提升田径成绩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田径运动的真髓。该类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即是说,应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对动作方法不进行强制要求。在新历史时期,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已由一些专家率先提出。而在当今社会,只有会学习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提倡主动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型要求。田径课程的教学和训练一体化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教学形式,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学习活动中去,提升学生的合作式学习能力,是未来田径发展的大势所趋。
1.8、遵循田径课程的内在规律,调整部分课程的讲授顺序,发挥技能迁移的功用
因为田径教学学时数的减少和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田径项目的开展在大学中遇到了阻碍。为了保障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在实施田径教学的改革时,应依据田径项目的内在规律,调整教学课程的教授程序,将所有的田径项目分为走、跑、跳、投等四个教学版块。这样可以使同一环节的同一技术不再重复,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2、结束语
因为田径教育教学在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高、功能强,因此伴随新时期大学田径教学需求和培养需要,目前大学田径教育教学的问题也正在不断涌现。如何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对大学田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是摆在大学师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对于上文所提到的一些田径改革的技巧和方法,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笔者希望通过本篇文章,为大学田径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田径跑坡路有什么用?
钉子鞋很特别,鞋底上有许多带尖的铁钉子。运动员要想跑得快、跳得高,就必须蹬地有力,以便产生更大的爆发力。如果穿上钉子鞋跑步,在蹬地时钉子就会扎进跑道,等抬腿迈步时,钉子又能很容易地拔出来。这样,运动员脚踏地时不再打滑,再借助蹬地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可以蓄积更大的力量,很容易跑得更快或跳得更远。
鞋底的钉子能“抓”住地面,使运动员在高速跑动时脚下不打滑。同时,由于鞋钉大大增加了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运动员就能借此蹬地,跑出较快的速度。
无论起跑还是在跑的过程中运动员都要竭尽全力地向后蹬地,靠地面对人的反作用力而迅速向前运动。
如果穿上没有钉的运动员鞋,由于鞋底和跑道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会小于运动员的后蹬力,运动员会因打滑而向后滑动。若在短跑中运动员每跑一步都向后滑蹭一点势必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而穿上钉鞋后,由于钉子能扎入跑道因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滑倒,所以短跑运动员穿上钉鞋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总之,穿钉鞋参加短跑比赛不仅可以提高速度,影响比赛成绩,还对田径界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充分利用物理知识改良体育运动。
肯定是有差距的,不同的钉鞋在不同的场地上也是不一样的。
钉鞋的抓地力强,可以提高跑一步所蹬出去的距离,这是众所周知的。钉鞋的设计一般是符合人体工学的,质量也不重,因此相对于普通的鞋来说肯定可以提高成绩。
不同的场地不同的项目所穿的钉鞋也不一样。比如以前的煤渣跑道用的是长钉,现在大多数是塑胶跑道,用的是短钉。标枪等项目可能会用全掌钉,而短跑只用前掌钉就够了。
什么是运动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跑坡训练:
1、提高有氧能力,即用较少的氧气可以跑更长的距离;
2、提高跑步用氧的效率,用较少的氧气可以跑更快的步速;
3、提升耐力,使你在特定步速下可以跑得更远;
4、提高臀部、四头肌、腓肠肌(小腿后侧的一块大肌肉)和比目鱼肌(小腿后侧的一块扁平肌肉)的力量。
从生物力学角度讲,跑坡训练:
1、增加步长(通过上坡训练)和步频(通过下坡训练);
2、提高脚踝灵活性,使你能够更快地从地面“弹”起,这样你就能减少着地时间而提高留空时间;
3、教会你怎样在放松的状态下跑步。
准备跑坡训练的时候,可以选择短斜坡(你能用30~60秒跑到坡顶的斜坡)或者一个长斜坡(可用2~3分钟跑至坡顶的斜坡)。短斜坡可帮助提高你的弹跳能力和无氧能力,而长斜坡可帮助提高你的耐力并磨练你的意志。两种方式对你在平地上的跑步都是有益的。
田径比赛在哪条跑道最有优势?
运动是什么原理?是力学原理。在运动项目的优秀教练中,应该掌握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和人体运动力学原理。世界竞技运动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这些理论知识,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硕士学位必学的课程。
在田径项目中都必须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旋转运动。例如:短跑运动员在跑道上向前跑整个身体是直线运动,又有肩为轴的两臂摆动和以髋为轴的两腿跑进的旋转运动。人体的运动都得服从力学原理,教练员安排运动训练课,训练技术动作不能单凭感觉或者想象进行教学,要服从于人体运动的规律。具备正确的力学运动原理就能区分出,技术动作的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总而言之掌握了运动力学原理,教练员的训练能力更加的科学。
例如:根据科学家研究计算,短跑100米项目为克服空气阻力而消耗的的肌肉力量占总肌肉力量的18%左右。顺风跑或海拔高度的地方跑时空气阻力较小。根据运动的力学原理,短跑运动员的跑步技术动作要围绕着身体躯干协调紧凑有序的发力,包括细节手指要并拢关节自然弯曲,百米项目千分之一秒的竞争,跑的技术动作越符合运动的力学原理,就服从了人体的运动规律。
跳跃运动按照什么可分为垂直跳跃运动和水平跳跃运动
中间赛道最有利。
在有转弯的比赛中,内道的速度会更慢。研究跑步生物力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弯道确实会使跑步者速度变慢。外道速度慢的原因与错开起跑的要求有关,以确保每个赛跑者跑相同的距离。由于这种交错,外道的选手在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里无法看到他们的竞争对手,从而速度变慢。
标准田径场地
标准半圆式田径场第一分道周长为400m,是由两个平行的直道和两个半径相等的弯道组成的环形跑道。
场内应设标准足球场和各项田赛场地;除直道外侧可布置跳跃项目的场地外,其他应布置在环形跑道内侧。田径场的半径有36m、36.5m、37.898m三种不同方案,这三种规格均符合标准田径场要求。
半径36m的田径场一个弯道长为114.04m,两弯道总长228.08m。一个直段长为85.96m,两直段总长171.92m。半径36.50m的田径场一个弯道长为115.61m,两弯道总长231.22m。
一个直段长为84.39m,两直段总长168.78m。半径37.898m的田径场一个弯道长为120m,两弯道总长240m,一个直段长为80m,两直段总长160m。
跳跃运动按照(方向)可分为垂直跳跃运动和水平跳跃运动。
跳跃运动是指运动员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运用自身的能力或借助特定的器材,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使人体腾跃尽可能高的高度或尽可能远的远度。
田径运动中的跳跃项目包括跳高、跳远、三级跳远和撑竿跳高4个项目。按其动作结构,它们都是由周期性动作(助跑)和非周期性动作相结合的混合性运动;按其用力特点,可视为速度力量性项目,都具有爆发式用力的特性,通常以抛射的运动规律作为力学基础。
虽然各个跳跃项目的运动形式和要求不同,但它们都是从人体的水平位移转变为抛射运动,都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助跑阶段,即人体水平位移阶段;起跳阶段,即人体由水平位移向抛射运动的转换阶段;腾空阶段,即人体的抛射运动阶段;落地阶段,即人体抛射后的下落着地阶段。
跳跃,分跳高和跳远两种,都是由腿部爆发力决定的。爆发力的基础是力量。腿部力量取决于小腿,大腿。小腿训练推荐提踵,高抬腿,山坡跑。大腿训练推荐,蛙跳,深蹲(标准深蹲,窄距深蹲,单腿深蹲)。力量够了以后,就可以去练爆发力,先可以练单腿跳箱子。然后去摸高,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