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火种再次为北京点燃_北京奥运会燃烧的火
1.奥运火炬传递中的火炬用的是什么燃料呢
2.奥运火炬里面的燃料是什么成分
3.奥运火炬为什么风雨吹不灭?
4.奥运会时,火炬是用什么点燃的?
5.08年奥运火炬传递起点在哪?和终点 经过多少个站 先后分别经过哪些地方
6.奥运火炬为什么一口气就能吹灭,而8级的风都吹不灭
7.北京冬奥火炬“雪花”是如何保证燃料充足持续燃烧?
1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燃料~丙烷 北京奥运会火炬选择了丙烷.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而且,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火炬手跑动时,动态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认识奥运会火炬很彻底嘛,连其燃料也积极去了解. 当火炬的燃料温度至20℃时,燃料罐内的丙烷燃料会产生10个左右大气压的压力,而结实的“祥云”的燃料罐可以承受150个大气压.因此,完全不必担心火炬燃料因压力过大产生外泄.当外界温度低至-20℃时,丙烷燃料产生的大气压仅为2个,在如此低的大气压下,如何保证火炬的能源供给源源不断呢?稳压阀和回热管将解决这一问题. 以往的奥运会火炬采用的是混合燃料,需要配备保温车以保持燃料的温度和产生的压力,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使用回热管,将火炬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用以加热燃料.这样,燃料罐不用借助外部加热装置的帮忙,就能使燃料产生足够的压力,支持火炬熊熊燃烧. 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 近几届奥运会都用丙烷等混合气体做燃料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 丙烷燃烧生成CO2 和 H2O 也就是水和二氧化碳 C3H8 + 5O2 =点燃= 3CO2 + 4H20 丙烷 中文名称: 丙烷 英文名称: propane CAS No.: 74-98-6 分子式: C3H8 分子结构: 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分子量: 44.10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纯品无臭. 熔点(℃): -187.6 沸点(℃): -42.1 相对密度(水=1): 0.58(-44.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6 饱和蒸气压(kPa): 53.32(-55.6℃) 燃烧热(kJ/mol): 2217.8 临界温度(℃): 96.8 临界压力(MPa): 4.25 闪点(℃): -104 引燃温度(℃): 450 爆炸上限%(V/V): 9.5 爆炸下限%(V/V): 2.1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 可作生产乙烯和丙烯的原料或炼油工业中的溶剂;丙烷、丁烷和少量乙烷的混合物液化后可用作民用燃料,即液化石油气. 健康危害: 本品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人短暂接触 1%丙烷,不引起症状;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接触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高浓度时可致窒息.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 危险特性: 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化学性质: 在低温下容易与水生成固态水合物,引起天然气管道的堵塞.丙烷在较高温度下与过量氯气作用,生成四氯化碳和四氯乙烯 Cl2C=CCl2 ;在气相与硝酸作用,生成1-硝基丙烷 CH3CH2CH2NO2、2-硝基丙烷 (CH3)2CHNO2、硝基乙烷CH3CH2NO2和硝基甲烷CH3NO2的混合物.上丙烷可从油田气和裂化气中分离得到. 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C3H8 + 5O2 ==== 3CO2 + 4H20 丙烷 理化性质 丙烷(propane,C3H8)常温下为无色、无臭气体.易燃、易爆.化学性质稳定.分子量40.09,熔点-187.7℃,沸点-42.17℃,蒸气密度1.52g/L,爆炸极限为2.1%~9.5%,在650℃时分解为乙烯和乙烷. 职业接触 丙烷主要存在于油田气、天然气、炼厂气中.用于制造乙烯、丙烯、含氧化合物和低级硝基烷.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均有机会接触. 毒性 丙烷属微毒类,为单纯麻醉剂,对眼和皮肤无刺激,直接接触可致冻伤.
1.急性毒性当丙烷浓度〈3600mg/m3时无明显作用.1%浓度使狗血液动力学改变,3.3%时可降低心肌收缩力,致使平均主动脉压心搏出量减少,肺血管阻力增加.对猴,10%浓度对心肌产生影响,20%时加重,且出现呼吸抑制.大鼠和小鼠吸入混合气体(丙烷占50.15%,乙烷占19.3%,丙烯占 15.1%)50g/m3,均无中毒症状;5~65g/m3时条件反射异常;110~126g/m3时,轻度麻醉;达到400~500g/m3时,表现为麻醉状态,部分动物出现深度麻醉,但均无死亡. 人在1%浓度下无影响,10%可出现轻度头晕,但无刺激症状。
2.慢性毒性每日暴露于丙烷为主的混合气8.5~12.16g/m3,2h,连续6个月,动物除体重略低于对照组外,一般情况尚好,浮游试验时间缩短,神经活动早期2 个月以抑制为主,后以兴奋为主.体温调节有轻度改变,早期低,后趋正常.血红蛋白轻度减少,脱离接触后可以恢复.组织学仅有轻微变化,表现为肺少量出血,肝肾有不明显的蛋白变性. 临床表现 接触较高浓度丙烷、丁烷混合气,可出现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流涎,血压较低、脉搏慢、神经生理反射减弱,但不出现病理反射.严重者可出现麻醉状态,甚至意识障碍.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100~300g/m3的丙烷、丁烷者,出现头晕、头痛、睡眠障碍、易疲倦、情绪不稳定及多汗、脉搏不稳、立毛肌反射增强、皮肤划痕症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并有发生肢体远端感觉减退者.
奥运火炬传递中的火炬用的是什么燃料呢
奥运会火炬的燃料一般都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他有着强大的防水作用,遇到水是不会熄灭的。日本奥运会火炬传播还真的让全世界都震撼了,必经在火炬的传播过程中竟然三翻四次地熄灭!甚至难以点燃,甚至连奥委会的人员也不得不摇头了!奥运会的火炬到底是怎么成分的东西?为何它的熄灭会让大家那么意外?因为它是一种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按道理是不会被风雨所弄灭。
一、使用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的奥运火炬,按道理是一种不会随便被风吹灭,而被雨所淋灭的材料
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其实就是类似一种天然气或者汽油的材料,完美混合后是一种可以燃烧很久的材料;奥运火把传递是很神圣的存在,所以在材料上特意研究使用,保证了奥运圣火不会因为普通的天气所弄灭,为了展示?一环第一环,奥运圣火永不灭?的精神,它所使用的材料都是专门研发的。按道理奥运圣火是不会随便熄灭的,但日本奥运会火把传递则完美展示了?没有什么不可能?。
二、日本奥运传递的路上,各种意外的发生真的让世界都表示很震惊
留意过2020年日本火炬传递环境都会记得,这一年的火炬仿佛特别脆弱,在传递的过程里面就出现了突然熄灭的情况;而让人震惊的是,当火炬好不容易传递完后竟然无法在火炬终点所点亮!虽热电视上直接跳过了重新点燃的画面,可总有观众还是发现了其中的?奥妙?,难怪连奥委会的人员都变得沉默不语了,所以说火炬材料再好还不如妥善处理好。
正常情况下,奥运会火炬的燃料确实不容易被风雨所淋灭,但总有意外的情况。
奥运火炬里面的燃料是什么成分
火炬内部燃烧系统就是在火炬内安装一套设备,使火炬在点燃后能在一定范围内的各种复杂环境下保持一段时间燃烧不熄,完成接力传递.最先需要解决的是燃料。北京奥运会火炬选择了丙烷。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而且,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火炬手跑动时,动态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北京奥运会火炬内部燃烧系统的一个重要创新是设置了‘双火焰’方案。燃气流出后,一部分进入燃烧器的主燃室,在火炬外形成扩散的比较饱满的火焰;另一部分进入预燃室,在火炬内保持一个比较小的但十分稳定的火焰,如果出现极端情况,主燃室火焰熄灭,预燃室仍能保持燃烧,保证火炬不熄灭。
奥运火炬为什么风雨吹不灭?
奥运火炬里面的燃料用的是99%以上纯度的丙烷。历史上的奥运火炬用混合燃料的较多。采用丙烷燃料是为了能在火炬传递路线范围内,满足环境温度的要求。其次颜色也是一个考虑,丙烷燃烧后火焰是橙色,具有较好的可视性。
火炬起源:
在圣地奥林匹亚祭祀时,人们还要进行短跑竞赛活动。哪个运动员首先从祭司手中接过火把,把火神普罗米修斯前祭坛上的圣火点燃,他就是胜利者。他还将被视为英雄而受到人们的尊敬。
运动会中进行的“火炬接力”活动,是从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开始的。当时,德国长跑运动员到希腊奥林匹亚点燃火炬,然后一个接一个把火炬传到柏林运动场。
扩展资料:
北京火炬
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其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
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
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百度百科—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
奥运会时,火炬是用什么点燃的?
奥运火炬风雨吹不灭已经是最基础的保证了,主要是燃料的选择和火炬的结构设计,使火炬在大风大雨的情况下都不会熄灭。
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风雨吹不灭的主要原因:
一、火炬燃烧器采用了创新的双火焰方案,即预燃室加主燃室。预燃室与主燃室分开的做法在奥运火炬的设计上尚属首次,预燃室的火焰将保证火炬“火种不熄”,即便遇到大风天气,埋在火炬顶端下方的预燃室仍不受影响。
二、主燃室衍生出的火焰将使整支火炬的火苗燃烧,保证火炬的视觉效果。
三、当外界温度低至-20摄氏度时,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的回热管将火炬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用以加热燃料,这样,燃料罐不用借助外部加热装置的帮忙,就能使燃料产生足够的压力,支持火炬燃烧。
08年奥运火炬传递起点在哪?和终点 经过多少个站 先后分别经过哪些地方
说到奥运会不得不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为激动人心的是火炬接力。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以"点燃激情 传递梦想"为口号,前往五大洲(国家、地区)的21个城市,并在境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传递,还抵达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火炬接力在100多天的传递活动中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传递友谊与和平的信息,点燃人们对奥运会的激情。
你们知道火炬是用什么做成的吗?是用铝合金所筑成的。铝合金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见的,比如门、窗、护栏、汽车、飞机、火车等等。它也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
铝合金材料的应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作为受力构件;
二、作为门、窗、管、盖、壳等材料;
三、作为装饰和绝热材料。利用铝合金阳极氧化处理后可以进行着色的特点,制成各种装饰品。铝合金板材、型材表面可以进行防腐、轧花、涂装、印刷等二次加工,制成各种装饰板材、型材,作为装饰材料。
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工业上广泛使用,使用量仅次于钢。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铝合金焊接结构件的需求日益增多,使铝合金的焊接性研究也随之深入。
火炬双火焰是一个核心设计,并在国内第一次运用。燃料经过回热之后,分两路,一路进入预燃室,一路进入主燃室,基本上按1:2的比例进行分配。预燃室底部中心是喷嘴,其周围是进空气的孔。火炬外壳底部也有一定面积的进气通道。预燃室燃料往上喷时,会带动周围空气上升进入预燃室,这就是引射作用。
预燃室中燃料和空气混合后再燃烧,火焰像我们家里的煤气灶一样,掺混得比较好,燃烧充分,火焰温度比较高,形状短,是蓝色的,在强光下不易看见。而主燃室的燃料没有经过预混,燃料喷出后和空气混合,先扩散再燃烧,火焰温度稍低些,呈不透明的橙色。火焰高度高于25厘米。预燃室相当于一个稳定的火源,保证它始终不灭,即使外面的主燃室火焰熄灭,它会马上把主火焰点燃。
奥运火炬为什么一口气就能吹灭,而8级的风都吹不灭
08年奥运火炬经过的城市(看看有你住的地方吗?)
经国际奥委会批准,北京奥运圣火将于2008年3月25日,在希腊奥林匹亚按照传统仪式取火;2008年3月25日-30日,进行希腊境内的火炬接力活动;2008年3月30日,在希腊泛雅典体育场(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会场)举行圣火交接仪式;2008年3月31日,在北京举行欢迎圣火进入中国及火炬接力启动仪式。以下是传递时间和计划路线表:
2008.3.25-30 希腊境内传递 01 希腊境内
2008.3.31起 国际传递 02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
03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04 圣彼得堡(俄罗斯)
05 伦敦(英国)
06 巴黎(法国)
07 旧金山(美国)
08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09 达累斯萨拉姆(坦桑尼亚)
10 马斯喀特(阿曼)
11 伊斯兰堡(巴基斯坦)
12 孟买(印度)
13 曼谷(泰国)
14 吉隆坡(马来西亚)
15 雅加达(印度尼西亚)
16 堪培拉(澳大利亚)
17 长野(日本)
18 首尔(韩国)
19 平壤(朝鲜)
20 胡志明市(越南)
国内传递 21 台北(台湾)
22 香港
23 澳门
24 三亚、五指山、万宁、海口(海南)
25 广州、深圳、惠州、汕头(广东)
26 福州、泉州、厦门、龙岩(福建)
27 瑞金、井冈山、南昌(江西)
28 温州、宁波、杭州、绍兴、嘉兴(浙江)
29 上海
30 苏州、南通、泰州、扬州、南京(江苏)
31 合肥、淮南、芜湖、绩溪、黄山(安徽)
32 武汉、宜昌、荆州(湖北)
33 岳阳、长沙、韶山(湖南)
34 桂林、南宁、百色(广西)
35 昆明、丽江、香格里拉(云南)
36 贵阳、凯里、遵义(贵州)
37 重庆
38 广安、绵阳、广汉、乐山、自贡、宜宾、成都(四川)
39 山南地区、拉萨(西藏)
40 格尔木、青海湖、西宁(青海)
41 乌鲁木齐、喀什、石河子、昌吉(新疆)
42 敦煌、嘉峪关、酒泉、天水、兰州(甘肃)
43 中卫、吴忠、银川(宁夏)
44 延安、杨凌、咸阳、西安(陕西)
45 运城、平遥、太原、大同(山西)
46 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赤峰(内蒙古)
47 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黑龙江)
48 松原、长春、吉林、延吉(吉林)
49 沈阳、本溪、辽阳、鞍山、大连(辽宁)
50 烟台、威海、青岛、日照、临沂、曲阜、泰安、济南(山东)
51 商丘、开封、郑州、洛阳、安阳(河南)
52 石家庄、秦皇岛、唐山(河北)
53 天津
54 北京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在工艺方面使用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火炬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北京冬奥火炬“雪花”是如何保证燃料充足持续燃烧?
燃料用的是99%以上纯度的丙烷。历史上的奥运火炬用混合燃料的较多。采用丙烷燃料是为了能在火炬传递路线范围内,满足环境温度的要求。其次颜色也是一个考虑,丙烷燃烧后火焰是橙色,具有较好的可视性。
当火炬的燃料温度至20℃时,燃料罐内的丙烷燃料会产生10个左右大气压的压力,而结实的“祥云”的燃料罐可以承受150个大气压。因此,完全不必担心火炬燃料因压力过大产生外泄。当外界温度低至-20℃时,丙烷燃料产生的大气压仅为2个,在如此低的大气压下,如何保证火炬的能源供给源源不断呢?稳压阀和回热管将解决这一问题。
以往的奥运会火炬采用的是混合燃料,需要配备保温车以保持燃料的温度和产生的压力,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使用回热管,将火炬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用以加热燃料。这样,燃料罐不用借助外部加热装置的帮忙,就能使燃料产生足够的压力,支持火炬熊熊燃烧。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近几届奥运会都用丙烷等混合气体做燃料。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丙烷燃烧生成CO2 和 H2O 即C3H8 + 5O2 =点燃= 3CO2 + 4H20 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而且,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火炬手跑动时,动态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网易探索4月11日讯,据国家地理网报道,近日,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活动正在世界展开,关注火炬传递的人们时常会担心奥运会的火炬会突然熄灭?有些热心的人们还在担忧,在珠穆朗玛峰上进行火炬传递的时候,强劲的风和低温会使火炬熄灭吗?为此来自西方的一些火炬专家指出,2008年奥运会火炬将会顺利完成自己的使命,奥运火炬不会轻易的熄灭。
今年的北京奥运会火炬发出的火焰能够经受高达每小时40英里( 65公里每小时)的风速干扰,每小时近2英寸(5厘米)降雨量的考验,可承受零下40华氏度的温度。而且今年火炬使用的燃料跟以往完全不同,完全采用丙烷作为燃料。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火炬使用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火炬燃料是丙烯和丁烷的混合物,而且它产生了一点烟尘,但增加了火焰的亮度,为白天拍照提供了良好条件。
火箭技术在祥云火炬上的新应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原文如此)设计了祥云火炬的的新型燃烧系统,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火箭科学技术在奥运火炬上的新应用。
比较现代奥林匹克火炬技术和火箭的设计技术,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理查德·恺尔索(Richard Kelso)说:“两者都很复杂,都涉及到所需的燃烧理论知识,涉及到流体力学,热力学,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还有制造学。”澳大利亚专家恺尔索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火炬燃料和燃烧系统主要设计者,以及2004年雅典奥运会火炬设计高级工程师。他说: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燃料完全是丙烷,而且使用了最先进的新型燃烧系统,结合了火箭和飞机动力的科学技术,我想这将是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最好表现。”
火焰在珠峰不会被冻住。2000年悉尼奥运会在著名景点大堡礁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水下火炬接力,当时的悉尼火炬设计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固体燃料技术。当西方科学家听说北京奥运会火炬将在珠峰传递时,都大吃一惊。很多不了解的专家甚至担心,祥云火炬的燃料会被冻住。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专家杰里·贝尔解释说:“即使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丙烷也会挥发,燃料的迅速挥发才是北京奥运会火炬必须解决的问题。”贝尔称有确凿的数据可以证明,珠穆朗玛峰的空气不会稀薄到使火焰熄灭的地步。而且今年的火炬的内部设计至今还是令人难以捉摸,让西方科学家羡慕的最新式“双火焰”系统也是首次亮相。一些专家表示,中国的火炬需要经受住极端的环境考验,包括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考验,但是大家都相信火炬燃料不会被冻结。
为什么风吹不灭?4届奥运会火炬对比:根据在过去两年夏季奥运会和历届奥运会的经验,突如其来的阵风和接力跑处理不当是火焰熄灭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个国家在这一方面都有独特的成果,防风反而成为奥运火炬最基础和最容易解决的问题。
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是历届夏季奥运会火炬中最长的一把,也是迄今唯一的一柄需要手握中间部位的火炬。在这个火炬中配备有美国科学家制造的最新式的防风系统,据悉采用的是来自洛克希德公司的飞机发动机技术。这种使用飞机制造技术的防风技术确保了96年的火炬不会被风吹灭,但是与00年和04年的火炬相比,96年的火炬燃烧不充分是最大的问题。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火炬质量为1000克,能够燃烧20分钟。燃料使用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在时速65千米的大风和热带的瓢泼大雨中还燃烧。这把火炬对燃烧室进行了充分的改进,还对为火炬提过燃料的关键部位进行了处理,采用了一种“散射式”燃烧技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火炬设计使用的自动熄灭装置,是奥运火炬历史上的第一次。但是与04年火炬相比,它缺乏持续性,燃料储备太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2004年雅典奥运会火炬首次采用了一体式设计,由于采用丙烯和丁烷的混合物作为燃料,火焰是历届奥运会最为闪亮的。该火炬配备有最具独特的燃烧室和自燃保护装置,当被风吹灭时,燃烧室会重新点燃火炬。而且,自燃保护装置也是首次出现在奥运会火炬的设计上。专家认为,雅典奥运会的火炬自燃保护,是开创了奥运火炬设计的新进展。但是专家通过和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比较后认为,该火炬的制造工艺还是比不上祥云。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据中国专家讲是参考了飞机发动机和火箭燃烧技术。采用了非常“神秘”的双火焰燃烧系统,是人类第一次将火箭技术应用到火炬上。而且,在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带的传播,也将创造人类的历史。美国专家卡特称,祥云火炬的技术,将是中国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正在世界各国传递,经受了不同的气象条件的考验。虽然在火炬传递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但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和专家一致表示:从希腊古奥林匹亚传递出来的火焰必将点燃北京奥运会主火炬。
火炬是我国文化和冬奥会的重要文化体现,也是北京冬奥会精神体现。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火炬手点燃北京国家体育场内的主火炬塔,将奥运圣火留在巨型雪花中心。冬奥会火炬造型为雪花形状的,颜色由红色和银色组成,寓意冰火相约,激情飞扬。
奥运会开启仪式上,主火炬塔点燃缓缓升空,这次火炬点燃采用?微火?代替熊熊燃烧的大火,实现了奥运历史上的一次点火技术创新,向世界传递了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冬奥会火炬的燃料我国科研人员采用环保氢气,它的输气管及控制系统的要求比天然气高很多,这些管线需要研发人员安装在复杂的运动设备上,为了避免让观众看到或摄像机拍到,研发人员安装的非常隐蔽,设计施工时是上方威亚吊着气路,这种钢丝特别细且韧性非常高,设计上来说相当完美。
我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发人员介绍,这次火炬研制过程中,采用高压储氢,解决了氢能燃烧的稳定性,这项技术可以抗10级风力,在极端寒冷的天气也可以正常燃烧。为这次火炬轻量美观,火炬外壳和火炬燃烧罐都是采用了重量较轻的耐高温碳纤维材料,同时研发人员结合氢气的特点,对燃烧罐的结构、容量、压力方面都做轻量化处理,我国的氢能利用技术进一步得到了提升。这次科技创新源于生活,科学家采用氢气做燃料,氢气来自于水,燃烧后又会变为水,实现了环境零污染和零碳排放,践行?绿色冬奥?理念,展现我国冬奥会冰雪运动的活力与梦想,同时也将带领世界走向更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