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服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场外资讯

文章内容

在象棋甲级联赛比赛规则_2020象棋甲级联赛规则

tamoadmin 2024-06-03
1.2012象甲联赛慢棋是不是不限制时间2.中国象棋是怎么打分的3.求 中国象棋07年试行新规则.完整的4.中国象棋的规则5.象棋运动竞赛方法 朱宝位6.中国象

1.2012象甲联赛慢棋是不是不限制时间

2.中国象棋是怎么打分的

3.求 中国象棋07年试行新规则.完整的

4.中国象棋的规则

5.象棋运动竞赛方法 朱宝位

6.中国象棋的规则是什么?

在象棋甲级联赛比赛规则_2020象棋甲级联赛规则

争夺年度总决赛冠军的比赛。象甲指的是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由中国象棋协会主办,竞赛项目为男子团体,象甲联赛季后赛是指12支队伍经过常规赛22轮比拼,常规赛前10名晋级季后赛,也就是争夺年度总决赛冠军的比赛,并获得参加2023年全国象棋男子甲级的资格,而常规赛最后两名直接降级。2020年11月29日,“腾讯棋牌 天天象棋”2020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总决赛在江西南昌落下帷幕,四川队通过加赛击败上海队成功卫冕。联赛历时3个月,12支队伍参赛,从安徽亳州启程,于江西南昌安义落幕。

2012象甲联赛慢棋是不是不限制时间

你好!

黑方的着法是“一将一捉”

红方的着法是“长捉”

双方都是禁止着法,应判和棋

其实关键就是用车解除将军是否算“捉”

《象棋竞赛规则2011》中有规定

26.1.2 走动帅(将)应将而产生的“捉”、“杀”,按“闲”处理;走动其他棋子应将后产生新的“捉”或“杀”,判“捉”或“杀”。

所以这里红方垫车虽然是为了应将,但同时产生了“捉”,应按“捉”处理

如图所示局面,如果不走车捉炮,改走仕的话,最后也应该是和棋

中国象棋是怎么打分的

本报讯 (记者 边良)2012“伊泰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5月8日将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打响首轮,生活日报群康象棋俱乐部中国重汽队首个对手是老牌劲旅上海队。4月6日,新赛季象甲联赛领队会议暨抽签仪式在京举行,中国象棋协会宣布了赛制调整办法,两大新变化为:每轮比赛前15分钟双方提交棋手出场顺序、每场比赛必须分出胜负。

根据中国象棋协会公布的赛程,2012赛季象甲联赛5月7日开幕,9月9日闭幕,开闭幕式地点均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本赛季象甲联赛的参赛队伍为2011赛季联赛前十名的队伍以及2011年全国团体赛(男子乙组)前两名获得者。由于获得去年全国团体赛第二名的火车头体协因故放弃参赛权,第三名获得者河南队幸运地晋级象甲。这样,2012赛季的12支象甲参赛队确定为北京、浙江、广东、湖北、黑龙江、江苏、四川、上海、山东、河北、广西和河南。

同往年一样,2012赛季象甲仍采取双循环赛制,共进行22轮比赛。其中前5轮和最后5轮将集中在呼和浩特进行,其余各轮为主客场比赛。联赛执行《象棋竞赛规则》2011(试行),慢棋用时每方60分钟、每走一步加30秒。

2012赛季是象甲联赛的第十个年头,中国象棋协会也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推出了重大的改革举措。在6日的联赛领队会上,协会宣布本赛季象甲每场比赛必须分出胜负,这一调整被认为是联赛十年来赛制改革的最大变化。

按照调整后的象甲竞赛规程,基准赛制沿用主队四先、客队四后的慢棋较量。计算对局分仍然是胜得2分、和各得1分、负得0分。变化在于如果两队四盘慢棋打成平手,将通过加赛10分钟快棋分出输赢。快棋比赛为一对一“单挑”,出场棋手由抽签决定。

毫无疑问,这一调整增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也使比赛的胜负有了更多悬念。与此同时,在比赛的排兵布阵、赛前准备方面也有新变化。

往年联赛每队四名棋手的出场顺序都是在赛前一天提交,这样大家有相对充足的时间针对确定下来的对手进行备战。新赛程规定,出场顺序改在每轮比赛开赛前15分钟提交。这样一来,棋手的每局比赛都将成为“遭遇战”,更能考验棋手的硬实力。

与以往一样,本赛季象甲的场分计分方式仍是获胜队场分得2分,失利一方为0分。联赛积分榜以场分高低进行排名,如果场分相同,则按以下顺序区分:慢棋场分、全队慢棋总局分、全队慢棋胜场、全队慢棋胜局、全队慢棋犯规。此外,棋手等级分以及个人得分计算均以慢棋比赛结果为准,快棋加赛结果不计算在内。

加赛凭“金球”制胜 象甲大格局或将重塑

自2003年全国象甲联赛举办以来,为了提高比赛精彩程度,中国象棋协会曾先后推出多项赛制改革措施。同以往的赛制调整相比,今年每场分胜负的举措无疑更具“杀伤力”。在新的赛制框架下,整体实力稍逊一筹的棋队有更多机会“金球”制胜,令强大对手突然死亡。因为加赛快棋的出战双方是由抽签决定的。

调整后的联赛规程规定:主客两队在慢棋比赛中场分打平后,要立即同时上交加赛快棋棋手的出场名单和代号。当值裁判长宣读核对名单后,主持并监督主、客队互相抽取对方一名加赛棋手进行加赛。快棋用时为每方基本用时10分钟,每走一步加10秒。

中国象棋协会在《竞赛补充细则》中对加赛快棋的办法进行了规范。《补充细则》规定,各队每名棋手只能参加一次快棋加赛,每队的四名棋手中可有一人为当场替补队员。加赛为一局制,主队执红先手。快棋加赛分出胜负,当场比赛即告结束,获胜方团体场分记2分,负方记0分(慢棋场分双方各记1分)。如果弈和,则另外抽取第二对棋手进行加赛,胜负记分方法同上;如再次弈和,判客队获胜。

同时公布的《快棋细则》中还规定了棋手被直接判负的五种情况:

(一)同一局中累计两次“犯规”;

(二)碰乱棋子后按钟;

(三)未走棋先按钟;

(四)手机响;

(五)在对局中拒绝遵守本规则或严重违反纪律。

《快棋细则》明确,加赛采用50回合自然限着,“将军”数计8着。棋手可在对局中或对局结束后(签字前)提出要求审核自然限着,如属实则判和,否则判负。此外,棋手如出现走棋后出现棋子落在两个点之间且无法辨认位置,应立即摆正;如摆正前已按下时钟,由对方指定其中一个点作为落点,并记犯规一次。

从上述规则中不难看出,快棋加赛对参赛棋手压力很大,对他们的临场发挥和情绪控制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由于两队由谁出赛是根据临场抽签决定的,比赛的结果增加了更多偶然性。这就像田忌赛马,如果整体实力偏弱的一方幸运地获得有利的对阵形势,就有望扳倒对手。

此外,就主队来说,先手则是双刃剑。因为是快棋中,先下手为强的优势明显;客队如能连续两盘棋顶和,也能成为胜利者。总之,快棋加赛悬念多多,这种不确定性显然有助于吊起象棋爱好者的胃口,甚至将重塑象甲大格局。

我复制的 但是 望采纳!! 谢谢!!

求 中国象棋07年试行新规则.完整的

根据最新2011象棋规则:第13,14条

第13条 成绩计算

13.1 每局棋结果,胜者2分,负者0分,和棋各记1 分。

13.2 团体赛记分,分别记“场分”(团体分)和“局分”(个人分)。每场棋结果,局分多者为胜,场分记2分;局分少者为负,场分记0分;局分相等者为平,场分各记1分。

13.3 可根据比赛需要调整双方胜、负、和的记分标准。如胜方计3分、负方计0分、和棋各计1分或胜方计3分、负方计0分、先手方和棋计1分、后手方和棋计2分等。

第14条 名次确定

14.1 在一局循环制的个人比赛中,根据个人积分排列名次,积分多者列前。如积分相等,按以下顺序区分:小分(所胜对手的全部积分与所和对手积分的一半之和)、胜局、直胜、犯规、后走局数、对局时后走。

14.2 在两局或多局循环制个人比赛中,根据个人场分排列名次,场分多者列前。如场分相等,则按以下顺序区分:局分总和、胜局、、直胜、犯规、后走胜局。

14.3 在一局积分编排制的个人比赛中,根据个人积分多少排列名次,多者列前。如积分相等,有以下两种区分办法供选择:

14.3.1依次比较对手分(所对弈过的全部对手的积分之和)、胜局、犯规、后走局数。如无法区分,则比较前一轮成绩,以此类推,直至区分;

14.3.2依次比较累进分(每轮积分相加总和)、胜局、犯规、后走局数。如无法区分,则去除第一轮得分进行比较,如仍相等,则再去除第二轮的积分,以此类推,直至区分。

14.4在比赛开始前退出,如系循环制且剩余为双数,应重新抽签。如系积分编排制,可考虑补足双数。一旦出现单数,凡轮空者的成绩按胜局计分,其对手分按有分棋手中的最低得分处理。

14.5 在一局循环制的团体比赛中,根据各队所得场分多少排列名次,多者列前。场分相等时,则按以下顺序依次区分:全队总局分、全队胜场、全队胜局、直胜、全队犯规。如无法区分,则比较后走胜局,后走局数,直至区分。

4.6 在一局积分编排制的团体比赛中,根据各队所得的场分多少排列名次,多者列前。场分相同时,则按以下顺序依次区分:团体对手分(所对弈过队的场分总和)、全队总局分、全队胜场、全队胜局、全队犯规。如无法区分,则比较前一轮成绩,以此类推,直至区分。

14.7 在一局积分编排制的团体比赛中,也可根据各队的总局分排列名次,多者列前。14.8 在队员总分制(无论循环制或积分编排制)的比赛中,根据各队棋手个人名次总和多少排列名次,少者列前。如相等,则比较最高个人名次。

中国象棋的规则

中国象棋竞赛规则

2007年由胡荣华提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贴时贴分制”也写入了本次的新规则,其他新规则还包括“红方用时80分钟,每走一步加30秒;黑方基本用时40分钟,每走一步加30秒。这是贴时。胜方3分,负方0分;红方和局1分,黑方和局2分。这是贴分。”新赛制打破了象棋传统的“平衡”,代之以红方用时多于黑方,和棋得分红方1分黑方2分,红方贴分黑方贴时新的平衡。

国家体育总局审定 中国象棋协会编写

第一章行棋规定

第1条 棋盘和棋子

1.1象棋盘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棋盘上共有九十个交叉点,象棋子就摆在和活动在这些交叉点上。

棋盘中间没有划通直线的地方,叫做“河界”;划有斜交叉线的地方,叫做“九宫”。

九道直线,红棋方面从右到左用中文数字一至九来代表;黑棋方面用阿拉伯数字1至9来代表。

1.2 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每组共十六个,各分七种,其名称和数目如下:

红棋子:帅一个,车、马、炮、相、士各两个,兵五个。

黑棋子:将一个,车、马、炮、象、士各两个,卒五个。

1.3 对局开始前,双方棋子在棋盘上的摆法见下图(印刷体棋图规定:红方棋子在下,用阳文;黑方棋子在上,用阴文)。

1.4 比赛用的标准棋盘,应每格都为正方形,每方格长宽均应为3.2至4.6cm。每个平面圆形棋子直径应为2.7至3.2cm,大小与棋盘合适配套。棋盘和棋子底色,均应为白色或浅色。棋盘上直线和横线应为红色或深色,四周应有适当空白面积。棋子面色分为红黑两组,字体和圆框应当醒目。

演示比赛用的大棋盘为直式,红方在下,黑方在上。棋盘和棋子大小,应配合场所相应增大。

第2条 走棋和吃子

2.1 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

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了一着。

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2.2 各种棋子的走法如下:

帅(将)每一着只许走一步,前进、后退、横走都可以,但不能走出“九宫”。将和帅不准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如一方已先占据,另一方必须回避。

士每一着只许沿“九宫”斜线走一步,可进可退。

相(象)不能越过“河界”,每一着斜走两步,可进可退,即俗称“相(象)走田字”。当田字中心有别的棋子时,俗称“塞(相)象眼”,则不许走过去。

马每着走一直(或一横)一斜,可进可退,即俗称“马走日字”。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别的棋子挡住。俗称“蹩马腿”,则不许走过去。

车每一着可以直进、直退、横走,不限步数。

炮在不吃子的时候,走法同车一样。

兵(卒)在没有过“河界”前,每着只许向前直走一步;过“河界”后,每着可向前直走或横走一步,但不能后退。

2.3 走一着棋时,如果己方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棋子吃掉而占领那个位置。只有炮吃子时必须隔一个棋子(无论是哪一方的)跳吃,即俗称“炮打隔子”。

除帅(将)外其他棋子都可以听任对方吃,或主动送吃。吃子的一方,必须立即把被吃掉的棋子从棋盘上拿走。

第3条 将死和困毙

3.1 一方的棋子攻击对方的帅(将),并在下一着要把它吃掉,称为“照将”,或简称“将”。“照将”不必声明。

被“照将”的一方必须立即“应将”,即用自己的着法去化解被“将”的状态。

如果被“照将”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

3.2 轮到走棋的一方,无子可走,就算被“困毙”。

第4条 胜、负、和

4.1 对局时一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输棋(负),对方取胜:

4.1.1 帅(将)被对方“将死”。

4.1.2 走棋后形成帅(将)直接对面。

4.1.3 被“困毙”。

4.1.4 在规定的时限内未走满规定的着数。

4. 1.5 超过了比赛规定的迟到判负时限。

4. 1.6 走棋违反行棋规定。

4.1.7 走棋违反禁例,应变着而不变。

4.1.8 在同一棋局中,三次“犯规”。

4.1.9 自己宣布认输。

4.1.10 在对局中拒绝遵守本规则或严重违反纪律。

4.2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和棋:

4.2.1 双方均无可能取胜的简单局势。

4.2.2 一方提议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4.2.3 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三次,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

4.2.4 符合自然限着的回合规定,即在连续60个回合中(也可根据比赛等级酌减),双方都没有吃过一个棋子。

第二章 比赛规则

第5条 摸子、落子、纠正错误

5.1 触摸自己方面的哪个棋子,就应走哪个棋子,除非所触摸的那个棋子,按行棋规定根本不能走,才可以另走别的棋子。

5.2 触摸对方的棋子,就必须吃掉那个棋子,只有当己方的任何棋子都无法去吃时,才可以另行走子。

5.3 先触摸自己的棋子,后又触摸对方的棋子,处理顺序如下:前者必须吃掉后者--无法吃掉时,必须走动前者--前者无法走时,必须用别的子吃掉后者--别的棋子也无法吃掉后者。另行走子。

5.4 先触摸对方的棋子,后又触摸自己的棋子,处理顺序如下:后者必须吃掉前者--无法吃掉时,必须用别的子吃掉前者--均无法吃时,必须走动后者--后者也无法走动时,才可以另行走子。

5.5 同时触摸双方棋子,处理顺序同5.4 。

5.6 摆正棋子必须事先争得对方同意,而且只能在自己走棋的时间内进行,否则以摸子论处。如系明显误碰某个棋子,不作摸子论处,

5.7 一着棋走了以后,不得再予更改。落子生根,以手离开棋子为准。

5.8 纠正先后走颠倒或棋子被意外挪位等错误,应及时进行,局后不受理。若错误系违反行棋规定,则按4.1.6款处理。

第6条 计时

正式比赛,采用具有两个钟面的专用计时钟,分别累计双方的走棋时间。赛前明确规定第一方在一定时限内必须走满一定的着数。对局双方必须在走棋后,方可按钟。忘了按钟,裁判不予提醒。根据比赛性质与规模,并有利于比赛不致出现封局,可选用以下几种计时方案。

6.1 第一时限,每方在90分钟内必须走满40着。以后每15分钟内必须走满10着,直至对局结束。

6.2 第一时限,每方在60分钟内必须走满30着。以后每10分钟内必须走满10着,直至对局结束。

6.3 第一时限,每方在10分钟内必须走满40着。以后每5分钟内必须走满30着,直至对局结束。--适用于快棋赛。

6.4 每方每5分钟内必须走满30着,直至对局结束。--适用于快棋赛。

6.5 每方时间包干使用,不计着数,先超时者判负。

第7条 记录

7.1 在对局过程中,双方对每一回合都要逐着记录,力求清晰准确。每连续漏记4着,判犯规一次。

7.2 如果一方所剩时限已不足3分钟,该方可暂缓履行7 .1款规定,但一俟转入下一时限,必须首先补全漏记着法后,方可行棋.

7.3 对局终了,裁判如认为某份记录不够清晰.准确,有权要求该方在对局结束后誊清补正.

7.4 如棋手拒绝执行7.1,7.2和7.3款规定,裁判可引用4.1.10款判负.

7.5 记录方式可采用完整与简写两种:

完整记录 简写记录

回合 红方 黑方 回合 红方 黑方

1 炮二平五 马8进7 1 炮25 马87

2 马二进三 车9平8 2 马23 车98

3 车一平二 炮8进4 3 车12 炮84

第8条 棋手须知

8.1 服装整洁.仪表大方,不得出现有碍观瞻和失态的举动.

8.2 了解本规则的全部条款.比赛程序和章程心脏其他临时补充规定.出现问题,不得以"不了解"作为推诿的借口.

8.3 对局时,禁止随意离座或与任何人交谈及参考任何资料,禁止用棋具或借助纸笔等物对局势作分析研究.

8.4 禁止以任何方式干扰对方分散对方注意力,禁止一切妨碍比赛正常进行的言行.

8.5 对局进行中如有问题,应在自己走棋的时间内提出(遇对方犯规时例外).发生争议时,应当服从裁判,但可保留事后向竞赛仲裁机构提出申诉的权利.

8.6 比赛时必须用走棋的手按钟,按钟不可过重.

8.7 遵守体育竞赛纪律,不得相约让分或媾和.

8.8 对违反上述条款的棋手,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判其犯规直至予以警告.判负.除名等纪律处分.

第9条 犯规

9.1 对局时,一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为犯规:

9.1.1 在对方走棋时间内,无故提出问题,或有其他构成干扰对方注意力的行为.

9.1.2 在对局进行中,擅停.擅开棋钟.

9.1.3 提议作和经对方拒绝后,连续提出.

9.1.4 提出自然限着和棋,经审核不属实.

9.1.5 摸触了己方不可能走动的棋子.

9.1.6 摸触了对方的棋子,而己方的任何棋子都无法吃掉它.

9.1.7 连续漏记着数超过规定.

9.1.8 违反棋手须知中的有关规定,而情节尚不严重者.

9.2 凡判处"犯规",裁判员应当当场明确宣布并及时记录.

第10条 对局结束

10.1 对局终了后,在记录纸上记录比赛结果及双方所用时间.犯规情况,双方棋手和裁判当场签字认可,为对局结果.

10.2 对局结束,棋手.裁判应及时退出赛场(另有当场比赛任务者除外).

第三章 比赛通则

第11条 比赛办法

11.1 淘汰制

参加比赛的人(队)数较多,时间较紧,可酌情采用单淘汰制.双淘汰制或其他淘汰方式,并适当安排预选赛.附加赛.

11.2 大循环制

在人(队)数不多而时间许可的条件下,可采用这一制度(见附录二).通常采用一局制,人(队)数较少时也可采用两局制.

11.3 分组循环制

在人(队)数较多,不便采用大循环制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棋手(队)的等级分或比赛成绩排定"种子",分成若干组循环初赛,从各组选出一定人(队)数进行决赛.

11.4 积分编排制

在人(队)数较多,赛程较短,而"种子"又不易安排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积分编排制.

国内竞赛经常采用的编排原则和具体方法,见附录二.

第12条 团体赛比赛种类

12.1 分台定人制

比赛按台次顺序分台定人进行.各参加单位报名时,必须根据技术水平高低排定本队棋手的台次.

全国性比赛,以最近一次公布的棋手等级分作为衡量棋手技术水平高低的依据.等级分高者,台次应列前.无等级分者排在有等级分棋手的后面.

12.2 分台换人制

准许各参加单位增报一定名额的替补队员,台次的排列原则同12.1款.各轮比赛出卖者可以有所不同,但台次顺序不能前后颠倒.例如:比赛分四台进行,另有两名替补队员,则出场顺序可以是1-2-3-4,也可以是1-2-3-5,直至3-4-5-6共十五种顺序,每场比赛各队可以从中自选一种.

12.3 临时定台制各队在每一场比赛开始前,临时排定本队队员的出卖台次,与对方队相应台次的棋手对弈.

12.4 全队轮赛制适用于队与队之间的对抗赛,一方所有队员与另一方所有队员逐一对弈.

12.5 队员总分制

比赛不分台次,按照各队棋手参加个人赛成绩之和来计算团体赛成绩.

第13条 先后走确定

13.1 循环制个人比赛,按照附录一<<循环赛对局秩序表>>来确定,表上每轮号码列前者执红棋.

13.2 循环制团体比赛,凡在<<循环赛对局秩序表>>上每轮号码列前的队,其单数台棋手均执红棋,双数台棋手均执黑棋.

13.3 积分编排制比赛,按照附录二中的有关条款来确定先后走.团体比赛"先走"的队,其单数台执红棋先走,双数台则执黑棋后走.

13.4 淘汰制比赛,进行"猜先".团体赛的先后走,办法与13.2,13.3两款相同.

13.5 两局制比赛,不论个人赛还是团体赛,第一局猜先,第二局互换先后走.

第14条 成绩计算

14.1 每局棋结果,胜者1分,负者0分,和棋各记0.5分.

14.2团体赛记分,分别记"场分"(团体分)和"局分"(个人分).每场棋结果,局分多者为胜.场分记2分;局分少者为负场分记0分;局分相等者为平,各记1分.

第15条 名次确定

15.1 在一局循环制的个人比赛中,根据个人积分排列名次,积分多者列前.如积分相等,则按以下顺序区分:小分.胜局.直胜.犯规.无法区分,则名次并列.

15.2 在一局积分编排制的个人比赛中,同样根据个人积分多少排列名次.如积分相等,则按以下顺序依次区分:对手分,胜局.犯规.无法区分,则名次并列.

15.3 在一局循环制的团体比赛中,根据各队所得场分多少排列名次,多者列前.场分相同时,则按以下顺序依次区分:全队总局分.全队胜局.直胜.全队犯规.无法区分,则名次并列.

15.4 在一局积分编排制的团体比赛中,同样根据各队所得的场分多少排列名次,多者列前.场分相同时,则按以下顺序依次区分:团体对手分.全队总局分.全队胜场.全队犯规.无法区分,则名次并列.

15.5 在队员总分制(无论循环制或积分编排制)的比赛中,根据各队棋手个人名次总和多少排列名次,少者列前.如相等,则按以下顺序区分:最高个人名次.次高个人名次.全队犯规.无法区分,则名次并列.

15.6 冠军或不宜并列的名次,应安排加赛或在赛前补充细则中作出明确规定.

第四章 比赛附则

第16条 比赛组织

16.1 为了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应根据各种比赛的需要,建立相应的竞赛组织机构,从事的筹备工作,制订有关的章程和补充规定,处理比赛期间和比赛结束后不属于裁判员职责范围内的一切问题.

16.2 竞赛组织机构根据比赛的规模和条件,指定或要求适量的裁判人员管理比赛,并任命其中裁判等级较高的一人为裁判长,必要时还可增设副裁判长一到数人.

16.3 重大比赛应设立仲裁委员会.

第17条 裁判职责

17.1 熟悉比赛的具体情况,根据竞赛组织机构的要求,拟订必要的补充规定.

17.2 认真进行业务学习和裁判实习,细致检查比赛场地.器材及其他必需用品.

17.3 加强与参赛者的联系,逐条阐明规则精神和执法尺度.

17.4 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地执行竞赛规程和规则,裁决比赛中出现的问题.

17.5 根据竞赛日程,负责每场比赛的组织和监局,公布比赛结果.

17.6 恪尽己职,确保赛场维持良好的竞赛环境,使参赛者不受对方或观众干扰.

17.7 对违反纪律的棋手有权给予或向上级建议给予适当处分.

17.8 接受组委会竞赛组织机构的考评.

第18条 处分权限

18.1 监局裁判有权作出"警告"处分.

18.2 裁判长有权作出"取消当场比赛资格"的处分.

18.3 竞赛组织机构有权作出"除名"处分.对除名者,按退出处理.

18.4 在积分相同时,把受到18.1和18.2款处分的人(队),按其轻重程度和次数,依次排列在最后几个位置上.

第19条 赛场环境

19.1 进入赛场的所有人员,必须保持赛场安静和维护良好的比赛秩序.

19.2 赛场禁止吸烟,禁止一切有碍公共场所文明卫生的行为.

19.3 确定赛场,应充分考虑竞赛规模.交通条件心脏通风.保暖.遮阳.照明.元噪声干扰等因素.

第五章 裁判细则

第20条 退出比赛

20.1 参赛队或棋手不得无故退出比赛.确需能出者,须向竞赛组织机构申明正当理由,并取得同意.

20.2 在比赛开始前退出,如系循环制且剩余为双数,应重新制签:如系积分编排制可考虑补足双数.

20.3 在循环制比赛中,如有棋手(队)中途退出,处理办法如下:凡已赛对手不足半数者,则所有已赛结果一概注销;如达到或超过半数以上,则其成绩有效,其余未赛对局均作弃权,对方获胜.

20.4 在积分编排制比赛中,不论是否过半,已赛结果均有效,未赛对局均作弃权,对方获胜.

第二十一条 迟到

21.1 比赛开始,如有一方迟到,则从轮他走棋时开动他的棋钟.超过规定时限,即判负.

21.2 如果在规定时限之前赶到(以到达比赛座位为准),则必须在所剩时间内走满规定的着数.

21.3 如双方迟到,则扣除双方迟到时间.一方超过规定时限即判负.若双方均超过规定时限,即判双方弃.

21.4 因一方缺席而判的胜负,在比赛成绩表上用"+"号表示示经实际对局而获胜,用"-"号表示未经实际对局而作负.最后作统计时,如果缺度者是队,"+"号等于2分;缺度者是个人,"+"等于1分,"-"号都等于0分.

第22条 超时的规定

22.1 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走满规定着数者,按"超时"论.

22.2 如使用有过时标志(小旗)的棋钟,以标志落下作为衡量"超时"的依据.

22.3 如使用没有过进标志的棋钟,以分针是否越过最后一分钟半格.秒针是否越过0位为依据.如同时越过,按"超时"论;如只有一针越过,另一针未曾越过,不作"超时".

22.4 在对局过程中,如发现棋钟出现故障,应立即提出,由裁判更换.若钟面误差较大,裁判应向双方明确表示如何进行调整,取得一致后再予更换.如因棋钟故障而出现提前倒旗,由裁判根据比赛补充规定裁定.

22.5 一方虽走出规定时限内的最后一着棋,但没来得及按钟,以至超过时限,此除非已经出现将死.困毙.对方认输.对方同意提和等有效胜.和结果,其他情况均应按"超时"判负.

第23条 提和的裁定

23.1 提议作和必须在自己走棋后提出,而且只能在提和后方可按钟.扣和必须轮流进行,任何一方不得连续提和.提和方不得撤回提议.对方口头不同意,或走出轮走的一着棋,则为拒绝和棋.

23.2 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循环反复局面达三次后仍在延续,即使双方都没有提和,裁判有权判和.

23.3 一方提出"自然限着规则"和棋,裁判经停钟审核属实,即应判和.如不属实,判提出方犯规一次,并在其棋钟上加计5分钟继续对弈,若因此而超时,即判负.

审核回合时,提出方对非提出方"将军"的着数,最多只计10着.

双方均未审核时,裁判经审核着数亦可判和.

第24条 待判局面的裁定

在对局中出现双方着法循环反复三次,一方棋手要求裁决,称为待判局面.按以下原则裁定:

24.1 一方"长将"立即判负.

24.2 双方均为允许着法或禁止着法,符合不变作和规定,立即判和.

24,3 一方为禁止着法另一方为允许着法,犯禁方必须立即变着,若再重复一次循环,即判负.

第六章 棋例总纲

第25条 棋例释义

25.1 对局中有时出现双方着法循环不变的重复局面。据以裁处这种局面的规则条例,称为“棋例”。

25.2 长将、长杀、长捉、一将一杀、一将一捉、一杀一捉等循环重复的攻击手段,统称为“禁止着法”。

闲着(含:兑、献、拦、跟)、数将一闲、数杀一闲、数捉一闲等着法,无论是否重复,统称为“允许着法”。

25.3 车、马、炮、过河兵(卒)、士、相(象),均算“子力”。帅(将)、未过河兵(卒),不算“子力”。“子力”简称“子”。

子力价值是衡量子力得失的尺度,也是判断是否“捉子”的依据之一。原则上,一车相当于双马、双炮或一马一炮;马炮相等;士相(象)相等;过河兵(卒)价值浮动,一兵换取数子或一子换取数兵均不算得子。

第26条 棋例总则

26.1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允许单方面长将。

26.2 双方均为允许着法,双方不变作和。

26.3 双方均为禁止着法(不包括一方为长将),双方不变作和。

26.4 一方为禁止着法,另一方为允许着法,应由前者变着,不变判负。

第27条 棋例通则

27.1允许帅(将)本身步步叫吃对方的棋子,按闲着处理.

其他棋子和帅(将)同时捉吃或借帅(将)之力捉吃对方的棋子,均按捉处理.

27.2 兵(卒)本身捉吃对方的棋子(不含将.杀),按闲处理;如形成相互长打局面,则应按捉处理.

27.3 占据防守要点,立即构成简明和棋,附带产生的捉士相(象),按闲处理.

27.4 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时,应从重称呼和裁处.如杀兼捉,按杀;捉兼况,按捉等,依此类推.

第28条 术语解释

28.1 将

凡走子直接攻击对方帅(将)者,称为"照将",简称"将".

28.2 凡走子企图在下一着照将或连续照将,将死对方者,称为"杀着",简称"杀".

28.3 捉

凡走子后能够造成在下一着(包括从下一着开始运用连续照将或连续交换的手段)吃掉对方某个无根子,称为"捉".

28.4 打

将.杀.捉等攻击手段,统称为"打".

28.5 兑

凡走子可与同等子力互换吃去者,称为"邀兑",简称"兑".

28.6 献

凡无根子送吃,而对方同兵种子一旦吃掉此子后,不致立即被将死或立即在子力价值上遭受损失者,称为"献".

28.7 拦

凡走子阻拦对方棋子的活动,而又不具攻击作用者,称为"拦".

28.8 跟

凡走子盯牵对方有根子,而又不具攻击作用者,称为"跟".

28.9 闲

凡走子性质不属于将.杀.捉,统称为"闲".兑.献.拦.跟,均属"闲"的范畴.

28.10 长将

凡走子连续不停照将,而形成循环者,称为'长将".

28.11 长杀

凡走子连续不停杀着,而形成循环者,称为"长杀".

28.12 长捉

凡走子连续追捉一子或数子,而形成循环者,称为"长捉".

28.13 长兑

凡走子连续不停邀兑,称为"长兑".

类似解释也适用于"长献"."长拦".长跟".

28.14 长打对长打

凡双方走子循环反复,步步是打,称为"长打对长打".

28.15 长打对非长打

双方走子循环反复,一方步步是打,中间没有闲着,另一方中间有闲着,则称为"长打对非长打".

28.16 有根子和无根子

凡有己方其他棋子(包括暗根)充分保护的子,称为"有根子";反之,称为"无根子".

形式上是根,实际上起不到充分保护作用,称为假根或少根.假根子和少根子按无根子处理.

第29条 "捉"的概念

构成"捉子",应符合下列条件:

29.1 捉子的形式可以有:能够直接吃子;能够通过连续照将吃子;能够通过完整的交换过程得子.

29.2 "捉"产生于刚走的这着棋,上一着尚不存在.

29.3 直接或间接被捉的,是有子力价值的无根子(含:假根子.少根子).

29.4 下一着吃子或得子后,不致被将死.

第七章 棋例细则

1.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许可单方面长将.

2.凡是走子前不存在捉,而走子后造成捉的(即从没捉到捉),一律按捉处理.

3.凡走子后,预计下一着能在子力价值上构成得子者,均按捉处理.

4.凡用作为根的子捉吃对方的子,也按捉处理.

5.凡捉子兼具兑.献.送吃,也按捉处理.

6.凡是原来已经捉着子的子或相关子,走动后无新的捉子行为(即从捉到捉)均捉闲着处理.

7.凡形式上捉子,一旦吃子立即会被对方将死者,均闲着处理.

8.双方均为禁止着法(不包括单方面长将),双方不变作和.

9.其他棋子和帅(将)同时捉吃对方的棋子,均按捉处理.

10.过河兵(卒)子力价值浮动.

11.发生互打时,兵(卒)叫吃子均按捉处理.

12.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从重定性.

13.占据防守要点,立即形成简明和棋,附带产生的捉士.相(象),按闲处理.

象棋运动竞赛方法 朱宝位

中国象棋的规则如下:

一、棋盘与棋子

1、棋盘:红黑双方分别掌控楚河汉界各一方。

2、棋子:32颗,各16颗。

红方:帅1、仕2、相2、马2、车2、炮2、兵5

黑方:将1、士2、象2、马2、车2、炮2、卒5

二、棋子行进规则

1、将(帅)——将(帅)守住中宫,不出门

2、士——士走斜线保将(帅)

3、象(相)——象(相)飞田角,不过界

4、马——马踏斜日,注意脚

5、车——车走直线,漫天跑

6、炮——炮打翻山,可横直

7、兵(卒)——兵(卒)勇往直前,不后退,兵(卒)过河也可横

三、胜负判定

擒吃对方将(帅)为胜。

扩展资料:

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

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中国象棋在中国的群众基础远远超过围棋,是普及最广的棋类项目,中国象棋已流传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象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圆形棋子共有32个,红黑二色各有16个棋子,摆放和活动在交叉点上。比赛开始后,双方交替行棋,消灭掉对方的皇帝棋子("将"或"帅")即可获得胜利。

起源传说

中国象棋起源于中国。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国际象棋也是中国人的创造。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楚辞·招魂》中就对其形制以及玩乐方法作过专门记载:“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营并进,道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意思是说,用玉石(即蓖)做成的相当于骰子。

(即蔽)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颗;比赛的方法是分曹并进。(指必须两人或两组对局联赛),相互进攻,逼迫对方于死路;最后是赢者“牟”(指成倍)取胜利。击败了敌兵(春秋时兵制,以5人为伍),而发出了胜利的欢呼。

汉刘向《说苑·善说》亦记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意即劝孟,不妨也像“燕”国一样,斗象棋观歌舞,逍遥一二。所有这些,说明在战国时代“象棋”已经成为一项经常的活动了。因此象棋产生的时间,当在战国之前。

中国象棋的规则是什么?

象棋竞赛规则(试行)

(一)采用《2014年象棋竞赛规则(试行)》。

(二)比赛采用双循环主客场制。

(三)用时:每方60分钟,每走一步加30秒。

(四)计算等级分。

(五)比赛计分办法:场分为胜2分、平1分、负0分;局分为胜局2.5分、和局红方1分黑方1.5分、负局0分。

(六)序号在前为主场队,三先一后。主场队确定后走台次。

(七)名次计算:场分多者名次列前,如场分相同,则按以下顺序区分:全队总局分、全队胜场、全队胜局、直胜、全队犯规。如无法区分,则比较后走胜局。

(八)录取前六名并给予奖金。第一名:15万元 第二名:10万元 第三名:5万元 第四名:3万元 第五名:2万元 第六名:1万元

(九)联赛前10名和2014年全国象棋锦标赛(团体)男子组前2名获得参加2014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的资格。

(十)评选“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主场”、“棋手战绩奖”、“新秀奖”、“最佳构思奖”、“积极宣传奖”、“优秀裁判”、“优秀组织奖”、“优秀工作者”等奖项。

胜负

对局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方算输,对方赢:

1.己方的帅(将)被对方棋子将死或吃掉;

2.己方无子可走(被困毙);

3.己方对对方“长将”或“长捉”;

4.己方发出认输请求;

5.有步时要求的,己方走棋超出步时限制;

6.有时间要求的,超过规定时间;

7.违反比赛规则。

和棋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和棋:

1.双方均无可能取胜的简单局势;

2.一方提议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3.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三次,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

4.符合自然限着的回合规定,即在连续60个回合中(也可根据比赛等级酌减),双方都没有吃过一个棋子。

扩展资料:

中国象棋起源于中国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国际象棋也是中国人的创造。

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楚辞·招魂》中就对其形制以及玩乐方法作过专门记载:“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营并进,道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意思是说,用玉石(即蓖)做成的相当于骰子。(即蔽)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颗。

比赛的方法是分曹并进。(指必须两人或两组对局联赛),相互进攻,逼迫对方于死路;最后是赢者“牟”(指成倍)取胜利。击败了敌兵(春秋时兵制,以5人为伍),而发出了胜利的欢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象棋